[发明专利]基于动态QoS和主客观权重的Web服务选取方法及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82821.2 | 申请日: | 2017-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613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发明(设计)人: | 张恒巍;韩继红;王晋东;王娜;方晨;孙磊;赵琨;郭松;戴乐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12/24 | 分类号: | H04L12/24;H04L29/08 |
代理公司: | 41111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艳巧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动态 qos 主客观 权重 web 服务 选取 方法 及其 装置 | ||
1.一种基于动态QoS和主客观权重的Web服务选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内容:
根据用户QoS需求的模糊性和候选服务QoS值的波动范围,建立区间QoS模型;
计算每个基本服务下候选服务的相似度;
结合用户主观偏好计算QoS指标综合权重;
根据QoS指标综合权重及相似度,获取每个候选服务的推荐度,通过推荐度对所有候选服务进行排序;
根据排序结果选取符合用户QoS需求的服务;
计算每个基本服务下的候选服务的相似度,包含如下内容:假设组合服务WSC由m个基本服务WSi构成,记为WSC={WS1,WS2,…WSm},每个基本服务WSi有n个候选服务,记为WSi={s1,s2,…sn},k个QoS指标记为集合QCS;利用区间相似度公式,得到每个候选服务的各个QoS属性的相似度;将每个基本服务下的n个候选服务列为一个n×k的相似度矩阵Vi,得到m个矩阵,
,
其中,pij表示该基本服务的第i个候选服务的QoS指标j的相似度;
利用逼近理想点的多属性决策方法,通过建立多目标规划模型,求解基本服务QoS指标客观权重;
求解基本服务QoS指标客观权重,包含如下内容:基本服务的QoS指标权重向量为W=<w1,w2,...wk>,pij表示该基本服务的第i个候选服务的QoS指标j的相似度;令正理想点为1,则候选服务i与正理想点之间的加权距离为:建立多目标决策模型:求解一个权重向量W,使得将多目标优化问题转化为单目标优化,即:通过求解计算出基本服务l关于QoS指标的客观权重向量Wl;
结合用户主观偏好计算QoS指标综合权重,包含如下内容:结合用户主观偏好,采用基于偏移量相似度度量的方法获取基本服务的重要性权重;根据QoS指标客观权重及重要性权重,计算QoS指标综合权重;
计算QoS指标综合权重,包含如下内容:QoS指标客观权重Wl=<wl1,wl2,...wlk>,1≤l≤m,将其列为客观权重矩阵W,即:
根据系列基本服务的重要性权重向量U=<u1,u2,…um>,通过公式计算得到考虑用户偏好的综合QoS指标权重Ω=<Ω1,Ω2,…Ωk>;
通过公式计算得到考虑用户偏好的综合QoS指标权重Ω=<Ω1,Ω2,…Ωk>,计算公式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动态QoS和主客观权重的Web服务选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QoS属性对Web服务质量的影响,将Web服务的QoS属性定义为四维向量Qos=(T,E,A,R),并采用区间来表示QoS值的波动范围,其中,T为响应时间;E为服务信誉度;A为服务可用性;R为服务可靠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动态QoS和主客观权重的Web服务选取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推荐度对所有候选服务进行排序,具体包含如下内容:每个基本服务的候选服务的推荐度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并用服务链表形式存储,并通过设定推荐度阈值进行筛选。
4.一种基于动态QoS和主客观权重的Web服务选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基于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Web服务选取方法实现,该装置包含:QoS模型建立模块、相似度获取模块、综合权重计算模块、服务排序模块及服务选取模块,
QoS模型建立模块,用于根据用户QoS需求的模糊性和候选服务QoS值的波动范围建立区间QoS模型;
相似度获取模块,用于根据区间QoS模型采用区间相似度公式计算每个候选服务的各个QoS属性的相似度;
综合权重计算模块,用于利用逼近理想点的多属性决策方法通过建立多目标规划模型求解基本服务QoS指标客观权重;并结合用户主观偏好采用基于偏移量相似度度量的方法获取基本服务的重要性权重;根据QoS指标客观权重和重要性权重,计算QoS指标综合权重;
服务排序模块,用于根据综合权重计算模块得到的QoS指标综合权重及相似度获取模块得到的相似度,获取每个候选服务的推荐度,并通过推荐度对所有候选服务进行排序;
服务选取模块,根据服务排序模块的排序结果选取符合用户QoS需求的服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8282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