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治疗癌症的免疫应答的组织定向性抗原激活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81964.1 | 申请日: | 2007-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127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哈罗尔·戴维·贡 | 申请(专利权)人: | QU生物制药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9/108 | 分类号: | A61K39/108;A61K39/09;A61K39/095;A61K39/102;A61K39/085;A61K35/74;A61K35/742;A61K35/744;A61P35/00;A61P3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赛嘉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04 | 代理人: | 王达佐,洪欣 |
地址: | 加拿大不列***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治疗 癌症 免疫 应答 组织 向性 抗原 激活 | ||
技术领域
在多方面中,本发明涉及癌症的免疫治疗。在可选择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了配制抗原微生物组合物的方法和将该抗原组合物用于癌症治疗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发达国家,三分之一以上的人被诊断为癌症。四分之一以上的人死于癌症。癌症的治疗主要依靠如手术、化学治疗和放射的疗法。然而,尽管这些方法对一些类型和阶段的癌症是有用的,但已证明在许多常见类型和阶段的癌症中作用有限。例如,肿瘤的手术治疗需要完全除去癌组织以防止复发。同样,放射治疗需要彻底破坏癌细胞。但这是困难的,因为理论上单个恶性细胞就可以充分增殖而造成癌症的复发。另外,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均针对癌症的局部区域,而当癌症转移时则是相对无效的。手术或放射或以上两者常常与如化学治疗的全身方法联合使用。然而,化学治疗的问题在于不可避免地伴随有害的副作用,以及癌细胞可能对药物形成耐药性的问题。
癌症治疗的备选方法已包括涉及增强免疫系统功能的疗法,如细胞因子疗法(例如,用于肾癌的重组白细胞介素2和γ干扰素)、树突细胞疗法、自体肿瘤疫苗疗法、基因改造疫苗疗法、淋巴细胞疗法和微生物疫苗疗法。已将微生物疫苗用于给受试个体接种以预防与癌症相关的病原体,例如: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未对发生癌症的器官定向的免疫刺激性微生物疫苗,即非特异性免疫刺激性疫苗(例如,致热性疫苗),已经有较长的临床应用史,并包括了在治疗多种癌症中的成功和失败的报道。例如,已经报道了Coley氏疫苗(酿脓链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和粘质沙雷菌(Serratia marcescens)的组合)对肉瘤和淋巴瘤的治疗有益(Nauts HC,Fowler GAA,Bogato FH.A review of the influence of bacterial infection and of bacterial products[Coley's toxins]on malignant tumors in man.Acta Med Scand 1953;145[Suppl.276]:5-103)。已报道的临床试验证实了Coley氏疫苗疗法对淋巴瘤和黑素瘤的益处(Kempin S,Cirrincone C,Myers J等人:Combined modality therapy of advanced nodular lymphomas:the role of nonspecific immunotherapy[MBV]as an important determinant of response and survival.Proc Am Soc Clin Oncol1983;24:56;Kolmel KF,Vehmeyer K.Treatment of advanced malignant melanoma by a pyrogenic bacterial lysate:a pilot study.Onkologie 1991;14:411-17)。
已经提出了,一些非特异性细菌性癌症疫苗的效力是由于特定的细菌成分或产物,例如细菌DNA或内毒素(LPS),或者是因为它们诱发了特定因子的表达,例如肿瘤坏死因子(TNF)或白细胞介素-12。从发热的全身效应到抗血管生成的机制,相应的广泛生理机制已经用于上述治疗。与这些多种原理相一致,已经对许多种各种各样的微生物疫苗进行试验作为用于癌症治疗的普通的免疫刺激物,许多疫苗显示了阴性结果,其中显示阳性结果的疫苗如下所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QU生物制药公司,未经QU生物制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819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