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箱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79118.6 | 申请日: | 2017-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311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发明(设计)人: | 曲天非;赵彦杰;窦中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气开利能源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13/20;F24F13/00;F24F13/28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胡美强;杨东明 |
地址: | 20007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风进口 混合腔室 新风进口 室内送风口 空调箱 除湿 独立控制 制冷通道 风机 壳体 湿度调节器 温度调节器 连通 流量调节阀 壳体内部 通道连通 抽送 耗能 室外 室内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箱,其包括:壳体、湿度调节器、温度调节器和风机;壳体内部设有除湿通道、制冷通道和混合腔室,湿度调节器设于除湿通道,温度调节器设于制冷通道,风机设于混合腔室;壳体的一端设有新风进口和回风进口,壳体的另一端设有室内送风口,新风进口通向室外,回风进口和室内送风口通向室内,除湿通道连通新风进口和混合腔室,制冷通道连通回风进口和混合腔室,混合腔室与室内送风口连通,新风进口和回风进口均设有一流量调节阀;风机用于将空气从新风进口和回风进口向室内送风口抽送。该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箱可以调节需要除湿的空气和需要降温的空气的流量,从而降低空调箱的总耗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箱。
背景技术
建筑耗能是我国能源消耗的重大组成部分。以采暖和空调为代表的耗能已占建筑总消耗的50%左右,制冷空调消耗的电力占城市总消耗电力的20%-30%;同时,由于卫生要求的提高,室内空气品质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在夏季湿度过高容易滋生细菌并使人感觉闷热,降低工作效率。多数空调系统没有专门湿度控制机构,室内相对湿度常常达到75%以上,在常规空调设计中由于采用温湿度耦合控制,因此降低湿度必须降低温度,而降低温度也会造成过冷以及额外的能耗,除了空调系统能耗外,降低温度还造成建筑与外界传热温差增加,使冷量消耗更多。因此,在控制室内空气品质的同时实现最大限度的节能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实现室内湿度的独立控制是解决节能和提升室内空气品质的最优方法之一。
办公空调空间内同时需要引入一定量的室外新风以改善室内空气品质,但是,直接引入室外空气无法控制室内湿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耗能高的缺陷,提供一种节能的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箱。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箱,其包括:壳体、湿度调节器、温度调节器和风机;
所述壳体内部设有除湿通道、制冷通道和混合腔室,所述湿度调节器设于所述除湿通道,所述温度调节器设于所述制冷通道,所述风机设于所述混合腔室;
所述壳体的一端设有新风进口和回风进口,所述壳体的另一端设有室内送风口,所述新风进口通向室外,所述回风进口和室内送风口通向室内,所述除湿通道连通所述新风进口和所述混合腔室,所述制冷通道连通所述回风进口和所述混合腔室,所述混合腔室与所述室内送风口连通,所述新风进口和回风进口均设有一流量调节阀;
所述风机用于将空气从所述新风进口和回风进口向所述室内送风口抽送。
优选地,所述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箱还包括:新风过滤器和回风过滤器;
所述新风过滤器设于所述除湿通道内,位于所述流量调节阀和所述湿度调节器之间;
所述回风过滤器设于所述制冷通道内,位于所述流量调节阀和所述温度调节器之间。
优选地,所述温度调节器为温度调节盘管。
优选地,所述湿度调节器为2级湿度调节盘管。
优选地,所述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箱还包括控制器、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温度调节器和湿度调节器电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分别用于检测室内的温度和湿度。
优选地,所述控制器还与两个所述流量调节阀电连接,用于调节两个所述流量调节阀的开度。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该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箱可以调节需要除湿的空气和需要降温的空气的流量,从而降低空调箱的总耗能。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气开利能源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电气开利能源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7911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