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塑型立体刺绣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77168.0 | 申请日: | 2017-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4401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3 |
发明(设计)人: | 吾斌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吾斌丽 |
主分类号: | D05C17/00 | 分类号: | D05C17/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马明渡 |
地址: | 215161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体刺绣 立体效果 金属丝 可塑型 塑型 绣品 塑性变形能力 传统刺绣 刺绣过程 工艺设计 灵活调整 整体呈现 凹凸的 绣线 模具 压制 | ||
一种可塑型立体刺绣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刺绣过程中,除使用传统绣线而外特意使用了金属丝,然后利用金属丝的塑性变形能力,通过手工或模具对初绣品进行压制塑型,使绣面整体呈现凹凸的立体效果。本发明打破了以往传统刺绣方法的限制,创立了一种可以灵活调整塑型,且具有逼真和饱满立体效果的立体刺绣方法。本发明与现有立体刺绣方法相比,工艺设计合理,技术构思巧妙,在立体刺绣方面是一种积极地创新和突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刺绣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塑型的立体刺绣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的刺绣工艺已有2000多年历史,其中,苏绣、粤绣、湘绣和蜀绣合称为中国的“四大名绣”。刺绣是一种用绣针引绣线,在刺绣底料上按照事先设计好的图案运针绣制,最终以绣迹构成刺绣图案的工艺技术。
在传统苏绣中刺绣方法多种多样,其中,不同的刺绣方法具有不同的特点,产生不同的效果。然而,绝大多数刺绣方法仅能产生平面绣迹,无法真实产生立体效果。据申请人了解,目前在绣刺领域中真实表达立体刺绣效果的方法有以下两种:第一种是在刺绣时塞入棉花等柔软性填料,使绣面相对底料凸起,以体现立体效果;第二种是在刺绣时放入塑料等成型垫块,使绣面相对底料凸起,以体现立体效果。这两种方法在实际使用中,均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比如,塞入棉花或放入塑料垫块仅适用于面积很小的局部区域(如人物头饰和服饰中的珠宝、珍珠项链),不适合于大面积刺绣。再者,这两种立体刺绣方法表现立体效果时灵活性较差,一旦定形后很难改变,也不能随便调整。正因如些,这两种方法在以往刺绣实践中难以广泛应用。
总之,纵观古今刺绣作品,虽屡有创新,但仍摆脱不了二维平面表现的框框,偶尔出现的带有立体效果的刺绣作品,也不过是利用诸如棉花、垫块等填充物并根据刺绣图案的形状来进行填充,从而营造局部三维立体效果,不仅视觉效果欠佳,且受限于刺绣图案本身,难有突破。
为此,在刺绣领域中如何获得逼真、饱满和调整灵活的立体效果是本发明研究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塑型立体刺绣方法,其目的是为了解决长期以来在刺绣领域中存在的表现力差、局限性大等立体刺绣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第一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塑型立体刺绣方法,其创新在于:
事先配备以下工具和材料:
底料,该底料为表面平整的纺织面料;
绷架,该绷架用来绷紧底料;
金属丝,该金属丝分为粗金属丝和细金属丝两种,并且均作为塑型材料;
绣线,该绣线作为刺绣用线;
绣针,该绣针作为刺绣工具;
按以下步骤及工艺进行操作:
第一步,上绷
将底料绷紧在绷架上,使底料在绷架上呈现绷紧状态;
第二步,定边
使用粗金属丝沿刺绣图案中的各图形轮廓铺设,并且采用绣针和绣线或细金属丝将铺设好的粗金属丝缝订在底料上;
第三步,底绣
使用绣针和绣线,并采用手工绣或机绣方式,在绷紧的底料上按刺绣图案要求对刺绣区域进行刺绣,形成的绣迹作为底层;
第四步,中绣
使用绣针和细金属丝,并采用手工绣或机绣方式,在底层区域内用平针或/和乱针针法绣制金属层作为中层;
第五步,顶绣
使用绣针和绣线,并采用手工绣或机绣方式,按刺绣图案要求对刺绣区域进行刺绣,直至刺绣好刺绣图案为止;
第六步,落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吾斌丽,未经吾斌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771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