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断路负荷开关的灭弧室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77085.1 | 申请日: | 2017-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527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4 |
发明(设计)人: | 王承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1H9/34 | 分类号: | H01H9/34;H01H9/38;H01H9/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66 | 代理人: | 郭一斐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断路 负荷 开关 灭弧室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器开关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断路负荷开关的灭弧室。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负荷开关的灭弧室结构简单,开断电流的能力弱,即只能够开断回路的正常电流;而断路器的开断灭弧结构是所有开关装置中最复杂的,它既要有能力开断回路的正常电流,也要有能力开断各种回路中的异常电流和一定次数短路电流。
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需要开关装置频繁开断正常电流,而开断异常电流和短路电流的频率非常小。但是,在设备选用时由于可能遇到这种概率非常小的异常电流和短路电流,就不能用负荷开关,只能采用断路器,不仅成本高,而且正常电流的开断次数也有限。因此实际应用中,采用断路器成本高,正常工作电流的开断次数难以满足需求;采用负荷开关无法开断故障短路电流,因此还需再串联断路器,成本大大增加。因此如何改进灭弧室结构,使负荷开关既能够既满足正常工作电流的开断次数要求,又能够开断一定次数故障短路电流,就成为一个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断路负荷开关的灭弧室,其包括:
气缸(10)和活塞(20),它们配合成压气室(50),且所述气缸(10)能相对活塞(20)滑动并能改变压气室(50)容积;
静触头模块(30),它包括一个筒状的静主触头(31)和一个筒状的静弧触头(32),且静弧触头(32)固定在静主触头(31)近动触头模块(40)一端的端部;
动触头模块(40),它包括一个筒状且供静触头模板(30)适配接触插入的动主触头(41)、一个筒状且内径大于静弧触头(32)外径的动弧触头(42)和一个基座(43),所述动触头模块(40)和气缸(10)装接为一体且能相对静触头模块(30)在合闸位置和分闸位置间滑动;
供静触头模块(30)插入的喷口(60),其固接在与基座(43)近动弧触头(42)的一端,包括一个筒状的第一喷口(61)和一个筒状的第二喷口(62),其中,所述第一喷口(61)的内径沿远离气缸(10)近动弧触头(42)一端的方向逐渐增大。
优选地,所述气缸(10)包括一环形座、一由环形座外周缘向后轴向延伸的缸壁和一由环形座内周缘向后轴向延伸的拉管(11),所述缸壁适配能滑动套接在活塞(20)外,所述拉管(11)能滑动穿过活塞(20)中心。
优选地,所述静触头模块(30)具有一个柱状底座,所述静触头模块(30)固定于底座中心。
优选地,所述动主触头(41)是弹簧触指,且与基座(43)电气连接。
优选地,所述静主触头(31)和的静弧触头(32)的筒壁厚度不小于5mm。
优选地,所述静主触头(31)和静弧触头(32)是柱状的。
本技术方案与背景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将负荷开关和断路器有机的结合,在负荷开关灭弧室结构的基础上,将静弧触头固定在静主触头的端部,并将动弧触头和动主触头均安装于喷口内侧的气缸上,并使动弧触头的内径大于动主触头的内径,从而使具备所述技术方案中描述的灭弧室结构的负荷开关在保持原正常电流开断能力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异常短路电流的开断能力,当然这种异常电流的开断能力与断路器的开断能力相比是及其薄弱的,只能应付极小概率的异常短路电流的开断,因此异常短路电流的开断次数和种类要少的多。这样的断路负荷开关结构比负荷开关略复杂,成本略高,但与断路器相比,结构要简单的多,成本也低得多。因此本发明所述的断路负荷开关既可以克服断路器成本高,正常工作电流的开断次数难以满足需求的问题,同时又能克服负荷开关无法开断故障短路电流,还需再串联断路器,从而大大增加成本的弊端。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下面的附图,可以更为完整地理解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图1是背景技术的断路器灭弧室剖面示意图;
图2是背景技术的负荷开关灭弧室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断路负荷开关灭弧室处于分闸位置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断路负荷开关灭弧室处于合闸位置时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介绍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可以用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局限于此处描述的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详尽地且完全地公开本发明,并且向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充分传达本发明的范围。对于表示在附图中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术语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在附图中,相同的单元/元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770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