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高效单相电与三相电的转换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76311.4 | 申请日: | 2017-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112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30 |
发明(设计)人: | 赵若骥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若骥 |
主分类号: | H02M7/219 | 分类号: | H02M7/219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龙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23206 | 代理人: | 高媛 |
地址: | 150000 黑龙江省哈尔滨***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高效 单相 三相 转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高效单相电与三相电的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单相电变成三相电的方法主要是采用三相半桥或者三相全桥,全桥不需要升高电压,但火线连接端需要使用变压器,使得成本高,体积大,也很重。而采用半桥的方法,则不需要输出变压器,但必须升高母线电压,目前通用的升压方法是采用高频变压器,这种方法也需要较高的成本,占据一定的体积,而且重量比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高效单相电与三相电的转换装置,用以解决上述问题,方便使用,安全性好。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新型高效单相电与三相电的转换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交流电AC~220V的火线a上或零线连接电容C1;
所述的交流电AC~220V的火线a与零线上均连接桥式二倍压整流电路;
所述的交流电AC~220V的火线a与半桥电路的两相b、c组成三相电路。
所述的新型高效单相电与三相电的转换装置,交流电AC~220V,交流电AC~220V,所述的交流电AC~220V的火线a连接电阻R1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与开关S1的一端,所述的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开关S1的另一端、二极管D1的正极与二极管D2的负极;
所述的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电容C2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1的集电极c、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3的集电极c与火线连接端;
所述的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电容C3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2的发射极e与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4的发射极e;
所述的电容C2的另一端与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电阻R3的另一端后连接交流电AC~220V的零线;
所述的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1的发射极e与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2的集电极c连接后连接火线连接端b;
所述的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3的发射极e与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4的集电极c连接后连接火线连接端c。
所述的新型高效单相电与三相电的转换装置,所述的交流电AC~220V为市电220V。
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半桥,母线电压采用桥式倍压整流电路,无变压器。
2.本发明的成本极低,变压器的成本至少几百甚至几千元,而我们采用两个二极管,只需要几元的成本,重量小(变压器重几公斤甚至几十公斤,而二极管的重量只有几克),体积小(体积减小了几十倍至几千倍),提高了系统的性能。
3.本发明因电路结构简单无高频变压器效率低的问题,故能量利用效率高出很多。(变压器的效率一般在70%到90%,而本方法无变压器,效率接近100%)
4.本发明采用电容限流,代替传统的NTC电阻限流的方案。
5.本发明采用电容限流的优点为因为不发热,所以不会产生过热损坏系统的情况发生。
6.本发明采用电容限流的好处是因为不发热,减少能量损耗,使能量利用效率增高。(采用ntc限流对电容充电的过程会有约50%的能量损失,而本方法采用无能量损失的电容限流方法,效率接近100%)
7.本发明因为有公共零线,所以可以利用原来的单相电作为三相电的一路,而只需要再产生两路即可,故将三相半桥简化为两相半桥,使系统的材料成本降低近三分之一。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新型高效单相电与三相电的转换装置,所述的交流电AC~220V的火线a上或零线连接电容C1;
所述的电阻R1帮助断电后的电容C1消耗电压,防止因电压过高而对人身造成伤害;
所述的交流电AC~220V的火线a与零线上均连接桥式二倍压整流电路;
所述的桥式二倍压整流电路中的电阻R2帮助断电后的电容C2消耗电压,电阻R3帮助断电后的电容C3消耗电压防止因电压过高而对人身造成伤害;
所述的交流电AC~220V的火线a与半桥电路的两相b、c组成三相电路。
实施例2
实施例1所述的新型高效单相电与三相电的转换装置,交流电AC~220V,交流电AC~220V,所述的交流电AC~220V的火线a连接电阻R1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与开关S1的一端,所述的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开关S1的另一端、二极管D1的正极与二极管D2的负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若骥,未经赵若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7631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镜像文件的管理方法和管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力移动应急平台及其实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