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控制电子终端的屏幕关闭的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74186.3 | 申请日: | 2017-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331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发明(设计)人: | 孙丽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6F1/32 | 分类号: | G06F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张川绪;王兆赓 |
地址: | 300385 天津市西青区微***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终端 屏幕关闭 应用程序 方法和装置 预定类型 前台 检测 唤醒 运行时 释放 屏幕 电量消耗 显示状态 阈值时 | ||
提供一种控制电子终端的屏幕关闭的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A)在屏幕处于显示的状态下,检测无用户输入的时间是否达到预定阈值;(B)当检测到无用户输入的时间达到预定阈值时,检测未被释放的预定类型的唤醒锁;(C)获取持有检测到的未被释放的预定类型的唤醒锁的应用程序;(D)确定获取的应用程序是否在电子终端前台运行;(E)当确定获取的应用程序不在电子终端前台运行时,将屏幕关闭。根据本发明的控制电子终端的屏幕关闭的方法和装置,在持有未被释放的预定类型的唤醒锁的应用程序不在前台运行时,关闭处于显示状态的屏幕,从而减少电量消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控制电子终端的屏幕关闭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用户可以在电子终端(例如,移动通信终端、平板电脑等)中安装的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越来越多,以满足多方面的需求。目前,电子终端的功耗较大,因此,如何减少电子终端中不必要的电量消耗,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电子终端的屏幕关闭的方法和装置,可以减少电量消耗。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控制电子终端的屏幕关闭的方法,包括:(A)在屏幕处于显示的状态下,检测无用户输入的时间是否达到预定阈值;(B)当检测到无用户输入的时间达到预定阈值时,检测未被释放的预定类型的唤醒锁;(C)获取持有检测到的未被释放的预定类型的唤醒锁的应用程序;(D)确定获取的应用程序是否在电子终端前台运行;(E)当确定获取的应用程序不在电子终端前台运行时,将屏幕关闭。
可选地,预定类型的唤醒锁指示能够保持屏幕处于显示的状态的唤醒锁。
可选地,当检测到多个未被释放的预定类型的唤醒锁时,步骤(C)包括:获取持有每个检测到的未被释放的预定类型的唤醒锁的应用程序;其中,步骤(D)包括:确定每个获取的应用程序是否在电子终端前台运行;步骤(E)包括:当确定每个获取的应用程序均不在电子终端前台运行时,将屏幕关闭。
可选地,步骤(E)包括:当确定获取的应用程序不在电子终端前台运行时,释放获取的应用程序持有的未被释放的预定类型的唤醒锁,并且将屏幕关闭。
可选地,步骤(E)包括:当确定获取的应用程序不在电子终端前台运行时,将获取的应用程序持有的未被释放的预定类型的唤醒锁的工作状态设置为停用状态,并且将屏幕关闭。
可选地,在步骤(E)中,将获取的应用程序持有的未被释放的预定类型的唤醒锁的工作状态设置为停用状态的步骤包括:通过设置用于控制唤醒锁工作状态的标志位,来将获取的应用程序持有的未被释放的预定类型的唤醒锁的工作状态设置为停用状态。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控制电子终端的屏幕关闭的装置,包括:时间检测单元,在屏幕处于显示的状态下,检测无用户输入的时间是否达到预定阈值;唤醒锁检测单元,当检测到无用户输入的时间达到预定阈值时,检测未被释放的预定类型的唤醒锁;获取单元,获取持有检测到的未被释放的预定类型的唤醒锁的应用程序;确定单元,确定获取的应用程序是否在电子终端前台运行;控制单元,当确定获取的应用程序不在电子终端前台运行时,控制屏幕关闭。
可选地,预定类型的唤醒锁指示能够保持屏幕处于显示的状态的唤醒锁。
可选地,当唤醒锁检测单元检测到多个未被释放的预定类型的唤醒锁时,获取单元获取持有每个检测到的未被释放的预定类型的唤醒锁的应用程序;其中,确定单元确定每个获取的应用程序是否在电子终端前台运行;当确定单元确定每个获取的应用程序均不在电子终端前台运行时,控制单元控制屏幕关闭。
可选地,当确定单元确定获取的应用程序不在电子终端前台运行时,控制单元释放获取的应用程序持有的未被释放的预定类型的唤醒锁,并且控制屏幕关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三星电子株式会社,未经天津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三星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741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