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操作难度低的智能型折光仪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73140.X | 申请日: | 2017-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385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3 |
发明(设计)人: | 李劲松;侍鹏;桑鹏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计量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41 | 分类号: | G01N21/41;G01N21/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联网 操作 难度 智能型 折光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操作难度低的智能型折光仪,包括测量装置和控量装置,测量装置包括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包括若干支撑单元,支撑单元包括支撑轴、支撑套管和支撑块,控量装置包括控量机构,控量机构包括驱动单元、支杆、烧杯、平板、连杆、堵塞块、滴管和两个弹簧,驱动单元包括驱动电机、驱动轮和若干主动齿,该基于物联网的操作难度低的智能型折光仪通过角度调节单元调节测量组件的角度,使折光棱镜位于滴管的正下方,并利用控量机构严格控制待测液的滴取量,不仅如此,通过支撑单元支撑测量组件,使使用者在观察时能够避免因手部抖动导致观察示数模糊,保证数据读取的准确性,降低了实际操作的难度,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分析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操作难度低的智能型折光仪。
背景技术
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产生折射现象,且入射角正弦之比恒为定值,此比值称为折光率。果蔬汁液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折光率在一定条件下(同一温度、压力)成正比例,故测定果蔬汁液的折光率,可求出果蔬汁液的浓度(含糖量的多少)。常用仪器是手持式折光仪,也称糖镜、手持式折光仪,通过测定果蔬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含糖量),可了解果蔬的品质,大约估计果实的成熟度。
现有的折光仪虽然能够满足检测的功能,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对操作者的要求较高。具体表现在:在测试过程中需要在折光棱镜上滴一至两滴待测液,在滴待测液时,使用者难以精确控制待测液的用量,导致折光棱镜上滴下的待测液过多,有时也会由于使用者手部的抖动,使待测液无法滴在折光棱镜上,为了控制待测液的滴落范围,使用者有时会将滴管贴近折光棱镜,这种操作方式也会因使用者手部抖动,导致滴管与折光棱镜碰撞造成折光棱镜表面磨损,损坏设备,不仅如此,在观察目镜的读数时,还会因手臂的抖动导致读数不准确。由于这些因素,导致现有的折光仪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操作难度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操作难度低的智能型折光仪。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操作难度低的智能型折光仪,包括测量装置和控量装置,所述测量装置包括平台、支撑机构、角度调节单元、支撑架、测量组件和两个固定套管,所述支撑机构设置在平台下方,所述角度调节单元设置在平台的上方且与支撑架传动连接,所述支撑架的竖向截面的形状为H形,所述支撑架的底端与角度调节单元连接,所述支撑架的顶端分别与两个固定套管固定连接,所述测量组件依次包括目镜、光学系统管路、折光棱镜和盖板,两个所述固定套管均套设在光学系统管路上;
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若干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周向均匀分布在平台上,所述支撑单元包括支撑轴、支撑套管和支撑块,所述支撑轴的顶端固定在平台的下方,所述支撑轴的底端设置在支撑套管内,所述支撑块固定在支撑套管的底端,所述支撑轴的外周设有外螺纹,所述支撑套管内设有内螺纹,所述支撑套管内的内螺纹与支撑轴上的外螺纹相匹配;
所述控量装置包括底座、支柱、侧板和控量机构,所述支柱的底端固定在底座上,所述侧板固定在支柱的一侧且靠近测量装置,所述控量机构设置在侧板上;
所述控量机构包括驱动单元、支杆、烧杯、平板、连杆、堵塞块、滴管和两个弹簧,所述烧杯设置在侧板上,所述侧板上设有通孔,所述滴管设置在通孔内且与烧杯的底部连通,所述驱动单元设置在烧杯的上方且与支杆传动连接,所述平板设置在烧杯内且与支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堵塞块设置在滴管内且通过连杆与平板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弹簧分别设置在连杆的两侧,所述平板通过弹簧与烧杯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为了带动支杆移动,所述驱动单元包括支架、驱动电机、驱动轮和若干主动齿,所述支架的竖向截面的形状为L形,所述支架的一端固定在烧杯的顶端,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支架的另一端且与驱动轮传动连接,所述主动齿均匀分布在驱动轮的半圆周面上,所述支杆靠近驱动单元的一侧设有条形齿,所述支杆上的条形齿与驱动轮上的主动齿啮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计量大学,未经中国计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7314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