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配电网负荷与接入最新能源的最优匹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72525.4 | 申请日: | 2017-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698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发明(设计)人: | 杨卫红;宜宁平;陈煜;石雪梅;钟成元;葛斐;王旭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2J3/46 | 分类号: | H02J3/46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金凯;王丽丽 |
地址: | 10076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配电网 负荷 接入 最新 能源 最优 匹配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电网负荷与接入最新能源的最优匹配方法,包括:(1)分别对配网负荷及接入能源按照节点分布进行多次随机抽样;(2)将抽样得到的配网负荷与接入分布式电源出力进行代数叠加;(3)计算各节点接入分布式电源的最大容量Q:(4)统计各季节且用电高峰期时用户端总的用电量Q';(5)建立负荷波动模型P′;(6)当接入分布式电源的最大容量Q≥Q',且户均根据负荷波动模型满足20%P′90%时,则表示接入最新能源与配电网负荷匹配最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网新能源接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配电网负荷与接入最新能源的最优匹配方法。
背景技术
新能源接入配电网会对电压稳定、负荷波动水平、短路电流水平、网损及可靠性等方面带来各种影响。针对所面临的这些问题和挑战,需要研究不同配电网发展形态下与接入新能源的匹配问题,一来保证配电网的安全可靠性,二来明确接入配网新能源的容量潜力。因此,分析探索不同配电网发展形态下与接入新能源的匹配问题是应对传统电网存在问题和解决面临挑战的重要手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电网负荷与接入最新能源的最优匹配方法,利用对配电网不同发展形态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可接入新能源功率的分布特性,进而建立配网负荷与接入新能源的最优匹配模型,以明确在特定的配网形态下,使其负荷特性最佳的接入新能源容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配电网负荷与接入最新能源的最优匹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分别对配网负荷及接入能源按照节点分布进行多次随机抽样;
(2)将抽样得到的配网负荷与接入分布式电源出力进行代数叠加;
(3)计算各节点接入分布式电源的最大功率:
其中:Q表示接入分布式电源的最大功率;n表示接入配电网各种类分布式电源的总数;Pnewi表示第i种分布式电源的单位容量功率;αi表示第i种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容量;
(4)统计各季节且用电高峰期时用户端总的用电量Q';
(5)建立负荷波动模型:
其中:P′表示综合负荷波动率;Pload为某一配网形态下的配网负荷;ΔL为配网负荷的分布式电源的潜力;
(6)当接入分布式电源的最大功率Q≥Q',且户均根据负荷波动模型满足20%P′90%时,则为表示分布式电源接入最佳。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综合考虑需求侧管理的作用,建立了不同配网形态下配网负荷与接入新能源的最优匹配模型和不同配网形态下接入新能源容量最大化模型,用以研究在需求侧管理下使其负荷特性最佳的接入新能源容量并挖掘可接入新能源的容量潜力。本发明传统需求侧管理与计及新能源接入的需求侧管理的差异性体现在,前者以提高系统效率,解决用电缺口为目标;而后者则以缓解新能源发电对电力系统的冲击,扩大或者优化新能源接入为目标。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配电网负荷与接入最新能源的最优匹配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分别对配网负荷及接入能源按照节点分布进行多次随机抽样;
S2:将抽样得到的配网负荷与接入分布式电源出力进行代数叠加;
S3:计算各节点接入分布式电源的最大功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7252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架式景观照明机构
- 下一篇:一种轻头型景观照明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