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夹胶玻璃、包括该夹胶玻璃的中空玻璃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72417.7 | 申请日: | 2017-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248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王淼;陈菁仪;蒲泓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海奇合昇环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17/10 | 分类号: | B32B17/10;B32B37/06;B32B37/10;C03C27/12;C09J123/08;C09J11/04;C09J1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 11575 | 代理人: | 潘士霖 |
地址: | 315040 浙江省宁波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玻璃 包括 中空玻璃 及其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夹胶玻璃,包括至少两层玻璃板及玻璃板之间的夹胶层,所述夹胶层包括聚合物材料、核‑壳结构双功能纳米颗粒和增塑剂;各组分重量份数为:聚合物材料45‑99.8份,核‑壳结构双功能纳米颗粒0.2‑50份,增塑剂0‑39.9份。本发明还公开了包括上述夹胶玻璃的中空玻璃以及上述夹胶玻璃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所得夹胶玻璃在保持一定的透明性基础上具有良好的隔热和抗紫外线性能;具体地,可见光透过率大于80%,紫外线透过率小于1%,红外线透过率约5‑20%,且制作工艺简单,易于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夹胶玻璃、包括该夹胶玻璃的中空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透明材料,玻璃广泛的应用于建筑和汽车领域,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随着科技的进步,玻璃的品种越来越多,功效也越来越多。夹胶玻璃是在两层或多层玻璃之间夹上一层或多层的高分子聚合物中间膜,经过高温高压加工而成的安全玻璃。当夹胶玻璃受到外力撞击而破碎时,碎片会粘附在夹层的膜上而不会飞散,从而使可能造成的伤害减少到最低程度。夹胶玻璃虽然具有高强度和不易破碎的优点,但由于其本身具有的透明特性,导致在太阳光下隔热效果及抗紫外线能力不明显。
太阳光由紫外线(200nm-380nm),可见光(380nm-760nm)和红外线(760nm-2500nm)组成。紫外线不仅对人体的皮肤、眼睛及免疫系统造成伤害,也会导致皮具、塑胶等物件的老化褪色,影响物品使用寿命。红外线是热量的主要来源,它极大地增加了室内或车内空调和负荷,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需要对红外线和紫外线进行阻隔,阻隔率越高越好,也就是透过率越低越好。
现有技术中大都利用具有红外线阻隔和紫外线屏蔽功能的纳米颗粒对夹胶层进行改性或添加功能性涂层来提高夹胶玻璃的隔热和抗紫外线性能。中国专利201320518602.7公开了一种防紫外线隔热夹胶玻璃,将氧化铟锡(简称:ITO)、纳米氧化钨(WO3)等隔热粒子加入到隔热胶和膜中,但未提供该玻璃的红外线、紫外线和可见光的透过率;中国专利200910108256.3公开了一种设有纳米隔热涂层的夹胶玻璃及其制品,其发明的夹胶玻璃能吸收99%紫外线、75%红外线和15-20%可见光,然而这样制作的玻璃需要在夹胶玻璃基础上增加一层纳米隔热涂层,既提高了原料成本,又增加了生产难度,不利于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目前大多数技术或是隔热和抗紫外线性能一般,或是可见光透过率较低、制备工艺复杂。因此,急需研制开发一种性能全面、制作简单、低成本的夹胶玻璃。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夹胶玻璃。该夹胶玻璃在保持一定的透明性基础上具有良好的隔热和抗紫外线性能;具体地,可见光透过率大于80%,紫外线透过率小于1%,红外线透过率5-20%,且制作工艺简单,易于操作。
本发明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夹胶玻璃的中空玻璃。
本发明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上述夹胶玻璃的制作方法。
为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夹胶玻璃,包括至少两层玻璃板及玻璃板之间的夹胶层;所述夹胶层包括聚合物材料、核-壳结构双功能纳米颗粒和增塑剂;各组分重量份数为:聚合物材料45-99.8份,核-壳结构双功能纳米颗粒0.2-50份,增塑剂0-39.9份。
优选地,聚合物材料50-90份,核-壳结构双功能纳米颗粒10-40份,增塑剂1-30份;更优选的,聚合物材料50-80份,核-壳结构双功能纳米颗粒20-30份,增塑剂5-15份;最优选地,聚合物材料60-70份,核-壳结构双功能纳米颗粒25-30份,增塑剂5-10份。
通过本发明技术方案制得的夹胶玻璃在保持一定的透明性基础上具有良好的隔热和抗紫外线性能;具体地,可见光透过率大于80%,紫外线透过率小于1%,红外线透过率5-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海奇合昇环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海奇合昇环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724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隔离防爆玻璃
- 下一篇:一种控温防雾玻璃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