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震应急救援伤员救治兵棋化模型建立、模拟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72406.9 | 申请日: | 2017-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031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张鹭鹭;董军强;张义;刘志鹏;刘源;刘旭;唐碧涵;吕奕鹏;邓强宇;陈海萍;康鹏;薛晨;冯逸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9/00 | 分类号: | G06F19/00;G06Q50/22;G06Q50/26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36 | 代理人: | 张倩楠,胡晶 |
地址: | 20000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震 应急 救援 伤员 救治 兵棋化 模型 建立 模拟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伤员救治策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震应急救援伤员救治兵棋化模型建立、模拟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伤员救治是应急医学救援行动的核心内容,伤员救治模型为整个救援行动模拟的重点。在伤员发生模拟的基础上,分析窒息、重要脏器受损、重要血管损伤、休克等关键因素,构建伤员救治模型,模拟医学救援力量根据自身救治能力对伤员进行救治活动过程。最后构建伤员救治效果和救治资源消耗模型。
利用兵棋开展研究是进行模拟研究的重要内容,一般用于作战效能的模拟。兵棋模拟是指运用兵棋,按照一定规则,在模拟的战场环境中,对设想的军事行动进行交替决策和指挥对抗的活动。兵棋模拟由于规则模型开放透明,模拟过程公开,便于研究人员准确评估每一个行动环节是否科学合理,真正了解模拟过程中的问题,实现全过程、全要素的精确评估,全面提高作战行动能力;同时,可根据行动过程中指标与要素的发展变化,及时修改完善行动规则,准确反映作战行动过程中的新变化。
将兵棋的相关理论和技术方法应用于模拟我国地震应急医学救援伤员救治,构建地震应急救援伤员救治兵棋化模型,模拟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医学紧急救援伤员救治的动态过程,评估并优化应急医学救援伤员救治预案与方案,为应急医学伤员救治研究提供新的方法与工具。
我国应急救援演练正在向整体化、综合化、网络化的合成指挥演练方向发展,但目前尚未有成熟的应用系统。与本发明最接近的的技术方案是王杨利用计算的演练者能够通过看地震灾害现场,做出相应决策,从而提升地震应急管理人员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该地震救援模拟演练系统由模拟演练计划、资源管理、三维渲染、演练过程记录/回放和模拟演练评估五个部分组成。
这种采用运筹学建模模拟的方法,由于模型的滞后性和评估过程黑箱化,加上缺少实际行动规则和数据整理作为模拟的依据,模拟结论只知结果,不知过程,难以准确反映救援行动过程中的新变化,模拟结果在救援行动中的操作性不强,一定程度上带有“演示性”、“观摩性”,难以有效解决伤员救治的“整体效能”问题。另外,对于地震应急医学救援伤员救治的关注不够,没有专门的模型来研究伤员救治的方案和救治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震应急救援伤员救治兵棋化模型建立、模拟方法及系统,以解决现有的技术中没有专门的模型来有效地研究伤员救治的方案和救治效果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震应急救援伤员救治兵棋化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建立伤员发生模块,所述伤员发生模块用于获取地震信息、人口学信息,并对所述地震信息、人口学信息进行处理生成伤员信息;
建立伤员救治模块,所述伤员救治模块用于获取所述伤员信息并对所述伤员信息进行分析以获取伤情特征,并根据所述伤情特征采取对应的救治措施,得到救治结果;
建立救治结果分析模块,所述救治结果分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救治结果进行统计,以及所述救治措施对应的消耗数据,并根据所述救治效果及消耗数据评估救治效率。
较佳地,还包括建立模型模拟规则,具体包括:
设置模型的救治目的为所述救治措施能够对所述伤情特征作出改善;
设置伤员救治兵棋系统的各级救治机构的救治能力为与实际救治能力匹配;
设置不同级别的救治能力对应的救治范围为与实际救治范围匹配;
设置多救治措施并行时救治时间的判断条件为耗时最长的救治措施所需的时间。
较佳地,还包括设置模型的终止规则,所述终止规则为所述伤情特征为死亡,则此时所述救治措施为中止模拟。
较佳地,建立伤员救治兵棋系统的组成要素,所述组成要素包括:
各级救治机构及其标准救治能力信息,
伤情特征分类信息,
救治措施的救治速度信息。
较佳地,所述伤员信息包括伤员数量、伤情分布及受伤部位,则该方法还包括建立伤员救治流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获取所述伤员信息的伤员数量、伤情分布及受伤部位的数据;
(2)判断所述伤员数量、伤情分布对应的伤情特征是否需要急诊,如是,进行急诊后进入(3),如否直接进入(3);
(3)判断当前的伤情特征是否属于当前的救治机构的救治范围,如是,进入(4);如否,进入后送功能模块以安排其他级别的救治机构进行救治后进入(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7240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F 电数字数据处理
G06F19-00 专门适用于特定应用的数字计算或数据处理的设备或方法
G06F19-10 .生物信息学,即计算分子生物学中的遗传或蛋白质相关的数据处理方法或系统
G06F19-12 ..用于系统生物学的建模或仿真,例如:概率模型或动态模型,遗传基因管理网络,蛋白质交互作用网络或新陈代谢作用网络
G06F19-14 ..用于发展或进化的,例如:进化的保存区域决定或进化树结构
G06F19-16 ..用于分子结构的,例如:结构排序,结构或功能关系,蛋白质折叠,结构域拓扑,用结构数据的药靶,涉及二维或三维结构的
G06F19-18 ..用于功能性基因组学或蛋白质组学的,例如:基因型–表型关联,不均衡连接,种群遗传学,结合位置鉴定,变异发生,基因型或染色体组的注释,蛋白质相互作用或蛋白质核酸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