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蒸轧染色设备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72249.1 | 申请日: | 2017-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1940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李智;李裕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裕 |
主分类号: | D06B21/00 | 分类号: | D06B21/00;D06B3/18;D06B19/00;D06B23/20;D06B23/00;D06B13/00;D06P1/16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舒丁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高温输送带 加热大轮 支撑导轮 布料 动力组件 染色设备 染色操作 染色装置 染料 包覆 布料发送装置 成品收集装置 染料利用率 污水排放量 布料表面 传送方向 浸轧装置 依次设置 得色量 染色 浮色 夹持 牢度 染液 逸出 转动 驱动 升华 | ||
一种蒸轧染色设备,包括沿布料的传送方向依次设置的布料发送装置、染料浸轧装置、蒸轧染色装置及成品收集装置。蒸轧染色装置包括机架、动力组件、加热大轮、耐高温输送带及支撑导轮组。动力组件设置于机架上,动力组件与加热大轮连接,用于驱动加热大轮转动。支撑导轮组包括多个支撑导轮,耐高温输送带分别套置于各支撑导轮上,且耐高温输送带包覆在加热大轮外,加热大轮与耐高温输送带用于夹持布料,以用于对布料进行蒸轧染色操作。由于耐高温输送带的包覆,染料升华后不易逸出到大气之中,利于染色。上述蒸轧染色设备用于对含有染液的布料进行蒸轧染色操作,染料利用率较高,得色量较深,色牢度较高,布料表面浮色较少,污水排放量较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品染整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蒸轧染色设备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分散性染料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会升华为气体,而传统的热溶升华染色加工过程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染料分子升华后并未吸附于布料纤维之中,而是挥发到大气之中,所以传统的染色设备以及染色方法,存在染料利用率不高,得色量较浅,色牢度差,染色后的布料表面浮色较多的问题,此外,布料表面浮色较多会造成后续必须经过多次水洗过程,导致环境污染。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染料利用率较高,得色量较深,色牢度较高,染色后的布料表面浮色较少,以及污水排放量较少的蒸轧染色设备及其方法。
一种蒸轧染色设备,包括:沿布料的传送方向依次设置的布料发送装置、染料浸轧装置、蒸轧染色装置及成品收集装置;
所述蒸轧染色装置包括机架、动力组件、加热大轮、耐高温输送带及支撑导轮组;
所述动力组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动力组件与所述加热大轮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加热大轮转动;
所述支撑导轮组包括多个支撑导轮;
所述耐高温输送带分别套置于各所述支撑导轮上,且所述耐高温输送带包覆在所述加热大轮外,所述加热大轮与所述耐高温输送带用于共同夹持布料,以用于对布料进行蒸轧染色操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蒸轧染色装置还包括多个压轮,各所述压轮分别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各所述压轮分别用于将所述耐高温输送带压持在所述加热大轮上,布料顺序通过各所述压轮,用于对布料进行间歇式加压操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耐高温输送带的两侧边分别设置有挡条,所述加热大轮的端面与所述挡条抵持,所述加热大轮夹持于两个所述挡条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大轮的两个侧边分别设置有挡圈,所述耐高温输送带的两侧边分别与所述挡圈抵持,所述耐高温输送带夹持于两个所述挡圈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耐高温输送带包括输送带本体及粘接在所述输送带表面上的耐高温层,所述耐高温层的材质为铁氟龙或硅胶,所述输送带本体采用羊毛混纺纤维、凯芙拉纤维或芳香族聚酰胺纤维形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染料浸轧装置包括染料槽、含浸轮组、超声波振动装置及轧辊组件,所述含浸轮组及所述超声波振动装置容置于所述染料槽中,所述含浸轮组与所述轧辊组件沿布料的传送方向依次设置。
一种蒸轧染色方法,采用如任一所述的蒸轧染色设备进行;其包括如下步骤:
控制布料发送装置将布料送出;
将布料送至染料浸轧装置的染液中进行染色操作,并对布料进行压轧;
将布料送至蒸轧染色装置中,并使布料夹持在所述加热大轮与所述耐高温输送带之间,在预设升华温度下,对布料进行蒸轧染色操作,所述预设升华温度为120℃~230℃;
将布料送至成品收集装置中进行成品收集操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染液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各组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裕,未经李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722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