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型空气净化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71960.5 | 申请日: | 2017-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315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叶晓江;廖光伟;常怀忠;郑州;熊绍深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F3/16 | 分类号: | F24F3/16;F24F13/28;F24F11/89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唐万荣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型 空气 净化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型空气净化器,包括机箱、安装于机箱中部的进风管、安装于机箱上部的出风口和加湿系统,进风管中安装有金属滤网和负离子发生器;加湿系统包括设置于机箱底部的水槽和安装于水槽内的超声波换能器;进风管的上方安装有第一温度传感器、相变换热器和过滤层,第一温度传感器测量空气温度并反馈给相变换热器,经相变换热器处理后的空气再经过过滤层后由出风口排出机箱外。本发明结合了主动式和被动式的空气净化原理,既主动向空气中释放灭菌因子,同时又被动地过滤粉尘、异味和有毒气体,能够更加有效的净化空气,还设置了加湿系统来调节空气的湿度,设置相变换热器调节空气的温度,使送入室内的空气舒适、洁净,有益人的身心健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型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空气净化器是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又称为空气清新机、空气清洁器,能够被动吸附、分解或转化各种空气污染物,如甲醛、粉尘、细菌和过敏原等有害物,以及能主动灭杀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从而有效的提高空气的洁净程度。
空气净化器的分类较多,按净化方式可以分为:过滤吸附式空气净化器、催化分解式空气净化器、多层过滤空气净化器、化学空气净化器和挥发式空气净化器等。随着空气净化器的应用越来越多,其种类也越来越多,目前市场上的空气净化器多采用复合型,即同时采用了多种净化技术和净化介质,来提供洁净、安全的空气。
当今世界的污染越来越严重,雾霾天气也愈加频繁,空气净化器的使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虽然我国空气净化器的发展非常迅速,但空气净化器的普及时间并不长,并且现在的空气净化器并非广告上说的那样功能齐全、安全,有的空气净化器使用不当甚至会带来危害。目前的空气净化器存在一些不足,如紫外线技术的空气净化器具有杀毒、杀菌功能,使用成本低,但紫外线对人的眼角膜、皮肤会造成伤害;臭氧技术的空气净化器,低浓度的臭氧可以除去空气中、水中的病菌、病毒、支原体和微生物等,但是超标也会造成神经中毒、头疼头晕等;负离子空气净化器具有除尘、杀菌功能,但不能消除甲醛等有害气体;活性炭技术空气净化器能吸附空气中的异味,但不能分解有害物质净化空气,且需要定期更换。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能够对空气进行安全且高效率处理的复合型空气净化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复合型空气净化器,它既有物理方法的吸附作用除去异味、微尘,也有化学反应除去病毒、细菌,且在净化空气的同时还有相关的换热和加湿系统对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进行调节,使得送入室内的空气较为舒适。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复合型空气净化器,包括机箱、安装于所述机箱中部的进风管、安装于所述机箱上部的出风口,所述进风管中由外至内依次安装有金属滤网和负离子发生器;所述复合型空气净化器还包括加湿系统,所述加湿系统包括设置于机箱底部的水槽和安装于水槽内的超声波换能器;所述进风管的上方由下至上依次安装有第一温度传感器、相变换热器和过滤层,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能够测量空气的温度并反馈给所述相变换热器,经所述相变换热器处理后的空气再经过所述过滤层后由所述出风口排出机箱外。
上述方案中,所述进风管和水槽之间安装有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能够将气体往所述机箱的上部吹送。
上述方案中,所述水槽为凹形,所述水槽的凹口处安装有集尘箱。
上述方案中,所述进风管与第一温度传感器之间安装有高目不锈钢网,所述高目不锈钢网与集尘箱之间形成空气混合区域。
上述方案中,所述机箱为圆筒形,所述进风管有两个,所述两个进风管位于所述机箱外并与所述机箱前后相切设置。
上述方案中,所述加湿系统还包括缺水保护器、探头和水泵,所述缺水保护器和水泵均设置于所述机箱的外部并彼此连接,所述探头安装于水槽内并与所述缺水保护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工程大学,未经武汉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719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