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缆末端屏蔽加工方法及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71006.6 | 申请日: | 2017-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362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发明(设计)人: | 顾英明;申胜成;陈清;王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国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3/28 | 分类号: | H01R43/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鲍俊萍 |
地址: | 21410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余料 电缆末端 屏蔽层 屏蔽 加工 包覆层 隆起 电缆 残留 扩散 机器装置 扩散状 外周缘 外露 截断 反推 反折 去除 上环 省力 省时 外拉 | ||
一种电缆末端屏蔽加工方法及其装置,其步骤先准备一电缆,并于电缆一端的包覆层上环切一余料段,将余料段由电缆一端外拉出一间距,以于间距上露出包覆层内的屏蔽层,再将余料段反推至间距上,使露出的屏蔽层呈环状的隆起部,接着沿隆起部呈环状的外周缘处予以截断,使隆起部区分为残留在屏蔽层上的扩散部、以及残留在余料段的去料部,最后将扩散部反折于包覆层一端外,并去除余料段及去料部而完成加工。本发明的电缆末端屏蔽加工方法及其装置能使外露的屏蔽层可较均匀地呈扩散状而便于电缆末端的屏蔽加工,同时也可通过机器装置完成,以达到省时省力与方便加工的目的与功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一种线材加工技术有关,尤指一种电缆末端屏蔽加工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应用于网络、电信、电源连接等电缆线材,在其末端与连接器等元件接合时,往往需要将包覆于线材外的包覆层剥离后,始得进行电性连接。而一般电缆为提高其抗干扰等性能,会于内部的芯线外披覆如以编织材构成的屏蔽层,可减少辐射、防止信号泄露或衰减等屏蔽作用,使线材具有更高的传输速率等。因此,一般在电缆末端的加工过程中,并不会将上述屏蔽层外露于末端外的部分全部予以裁去,而是将外露的部分保留并作修剪剪齐后,再与连接器金属外壳的部位通过焊接、或铆压等方式接合,使成品具有更佳的防EMI性能、更高的传输率等。
然而,对于上述屏蔽层外露的部分欲进行修剪,传统的加工方法多以人工为之,尤其在修剪的作业上先将电缆外的包覆层剥离一小段,以使屏蔽层外露后,再将外露的屏蔽层以扩散状的方式反折而包住包覆层端缘,最后再通过如绕包铜箔等工艺以便后续加工。而在前述以人工将外露的屏蔽层以扩散状的方式反折而包住包覆层端缘时,不仅加工费时费力与不便,且因人为的作业无法确保编织状的屏蔽层反折上的均匀性,也容易影响最终成品的屏蔽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可提供一种电缆末端屏蔽加工方法及其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人为作业无法确保编织状的屏蔽层反折上的均匀性,影响最终成品的屏蔽效果,以及人工加工费时费力与不便的缺陷。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缆末端屏蔽加工方法,其步骤如下:
a)准备一电缆,该电缆具有多个芯线、一披覆于该多个芯线外的屏蔽层、以及一包覆于该屏蔽层外的包覆层;
b)于该电缆一端的包覆层上环切一余料段,并将该余料段由该电缆一端外拉出一间距,以于所述间距上露出该屏蔽层;
c)将该余料段反推至所述间距上,使上述步骤b)于所述间距上露出该屏蔽层呈环状的隆起部;
d)沿该隆起部呈环状的外周缘处予以截断,使该隆起部区分为残留在该屏蔽层上的扩散部、以及残留在该余料段的去料部;以及
e)将该扩散部反折于该包覆层一端外,并去除该余料段及去料部。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缆末端屏蔽加工装置,用于一电缆末端进行加工,包括一基座、一固设于基座上的固定刀座、以及一活动设于基座上的活动刀座,固定刀座上设有一固定刀板,于固定刀板上设有一刀孔,而活动刀座能相对于固定刀座作一直线方向的位移,且活动刀座上设有一反推套筒、以及一与反推套筒相配合的刀具,刀具具有一对应该刀孔的刀刃;其中,所述电缆末端通过刀孔进入反推套筒内,反推套筒推向固定刀板,使刀刃朝向刀孔对所述电缆进行裁切。
本发明所述的电缆末端屏蔽加工装置,其中,该基座呈一L型体,由二L形板平行间隔相距而构成。
本发明所述的电缆末端屏蔽加工装置,其中,该基座于其呈L型的上方处竖立设有一刀臂,于其呈L型的下方处内侧设有轨道,且该固定刀座架设于该刀臂,该活动刀座与该轨道配合。
本发明所述的电缆末端屏蔽加工装置,其中,更包括一夹线臂,该夹线臂设于该固定刀座相对于该活动刀座的另一侧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国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国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710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