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隔离式结构的生物试片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69801.1 | 申请日: | 2017-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566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志;顾秉宸;戴宇涵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霸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7/327 | 分类号: | G01N27/327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英财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1 | 代理人: | 郑玉洁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隔离 结构 生物 试片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隔离式结构的生物试片,包括一基板、一电极、一第一限流件以及一第二限流件,电极设置于基板上并包括一工作电极以及一辅助电极,工作电极具有一第一工作端以及一第一读取端,辅助电极具有一第二工作端以及一第二读取端,第一限流件围绕工作电极的该第一工作端,第二限流件围绕第一限流件以及辅助电极的第二工作端,且第二限流件相对基板的高度大于第一限流件相对基板的高度,通过第一限流件与第二限流件的设置,可以限制滴入的液体的流动范围,并可固定液体与电极的接触面积,以提高测量重复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试片,尤其是指一种具有隔离式结构的生物试片。
背景技术
医疗的进步虽然使得人们的寿命较以往延长了不少,但慢性病却逐渐取代传染疾病,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通过检测人体内的血糖、胆固醇、尿酸等数值,可进一步判断生物体是否有潜在的慢性疾病,除此之外,也可对蛋白质、DNA等进行相关检测,而可以应用于各种生物数值的检测。
而目前用于检测的试片如美国专利第US20130270113号的“Electrochemicalstrip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其包括依序叠置的一基板、一印刷导电层、一第一金属层、一第二金属层、一第三金属层、一第四金属层以及一绝缘层,并涂布反应材料于该第四电极之上,以供与待测物质进行电化学反应,借此产生电子电流等信号,并传送至测量仪器中进行运算,而可换算成待测物质的浓度等信息。
然而,此种试片并未设置可以限制反应材料与待测物质流动范围的挡墙,若该待测物质为具有聚合力的流体,则尚且会因为表面张力的控制,而聚集在试片特定的电极位置;然而,若待测物质为含有酒精等非聚合力的流体,则会导致反应材料与待测物质随意地扩散在试片上,无法聚集在特定的电极位置上,造成反应材料与待测物质每次与电极接触的面积都不相同,使电子与离子交换区域面积不固定,提高噪声发生机率,进而影响测量的重复性,因此,如何提高测量的重复性时为相关业者所共同努力的目标。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隔离式结构的生物试片,解决每次检测形成于试片上的液体与电极的接触面积都不相同,而无法提高测量重复性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项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隔离式结构的生物试片,包括一基板、一电极、一第一限流件以及一第二限流件,基板包括一检测部以及一测量部,电极设置于基板上并包括一工作电极以及一辅助电极,工作电极具有一位于检测部的第一工作端以及一位于测量部的第一读取端,辅助电极具有一位于检测部的第二工作端以及一位于测量部的第二读取端,第一限流件设置于检测部并围绕工作电极的第一工作端,第二限流件设置于检测部并围绕第一限流件以及辅助电极的第二工作端,且第二限流件相对基板的高度大于第一限流件相对基板的高度。
较佳地,第一限流件的高度介于0.25毫米至0.5毫米之间,第二限流件的高度大于0.8毫米。
较佳地,第一限流件与第二限流件的材质为绝缘材质。
较佳地,第一限流件与第二限流件的材质为硅胶。
较佳地,电极还包括一参考电极,参考电极具有一位于检测部的第三工作端以及一位于测量部的第三读取端,且第二限流件也围绕参考电极。
本发明的另一项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隔离式结构的生物试片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将一化学修饰液滴入第一限流件内,使化学修饰液中的多个抗体接附于工作电极的第一工作端;步骤S2:清洗掉位于第一限流件内的化学修饰液,并将一第一阻抗液滴入第一限流件与第二限流件中,并通过一电性连接于第一读取端与第二读取端的检测仪器进行检测,而得到一第一阻抗值,且第一限流件与第二限流件中的第一阻抗液相互流通;以及步骤S3:清洗掉位于第一限流件与第二限流件内的第一阻抗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霸生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瑞霸生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698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