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即插即用型墨盒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68423.5 | 申请日: | 2017-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249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发明(设计)人: | 周利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利荣 |
主分类号: | B41J2/175 | 分类号: | B41J2/175;B41J29/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27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墨盒本体 把手 芯片 卡槽 墨盒 即插即用型 发射光源 光接收器 控制系统 光线光通量 安全控制 打印信息 红外光线 能量减弱 前端设置 上端位置 识别系统 竖直设置 数据监控 滤光片 透光孔 应用层 外露 触发 卡位 打印 折射 攻击 传递 延伸 非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即插即用型墨盒控制系统,包括墨盒本体、识别芯片以及设置于墨盒本体一侧的把手,墨盒本体和把手之间设置有竖直设置的卡槽,卡槽的下方设置有外露的卡位,识别芯片的上部安装于卡槽内,识别芯片的下部从卡槽下方延伸出并固定于卡位内,识别芯片上部面向把手的一侧的上端位置设置有发射光源,把手上与发射光源相对的位置设置有透光孔。本发明避免了光线经多次的折射导致能量减弱,即使光接收器前端设置有滤光片也能确保传递到光接收器的光线光通量能够满足触发要求,这种结构特别适用于识别光线为红外光线的识别系统使用。因此,本发明大大提高了打印的安全控制性能,也解决了从应用层进行打印信息和数据监控易受到非法攻击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打印耗材结构,具体为一种即插即用型墨盒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一种常用打印机是通过“导光柱结构”来检测墨盒是否安装。其原理是在墨盒上设置识别芯片,在打印机一侧则设置光接收器单元,墨盒安装后识别芯片上的发光单元发光,发出的光线通过设置于墨盒把手上的导光柱向外传递,光接收器单元检测导光柱发出的光线,如果有光线被接收到,则打印机会认为,墨盒已经被安装;反之,则打印机认为墨盒没有被安装好。
上述检测方法在实现时必须要保证光接收器所接收的导光柱发出光线具有足够
的光通量,否则便不能触发光接收器。由于发光单元所发出的光线是在导光柱中通过多次折射后才向外射出的,光通量会有所削弱。另外,在目前一些打印机墨盒识别装置中于光接收器的前端还进一步设置有滤光片,经过此滤光片后光接收器能够接收到的光通量更低,特别是当墨盒的识别芯片上所采用的发光单元为红外线灯时,经过上述滤光片后此红外光线的光通量会被降低到一个极低的水平。一旦光接收器所发出的光线光通量不足,光接收器便不能被触发从而导致墨盒不能被识别,墨盒不能被识别打印机便不能正常工作。
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一种新的方法,能够实现与打印文档格式无关、打印机品
牌、型号、连接方式无关的打印任务实时监控方法,并具有随时阻止打印操作的功能。名称为“一种打印监控的方法及系统”,目前打印管控系统过分依赖Windows 应用程序,与打印驱动层没有互锁安全机制,即不参与中间的打印过程控制,即使后台监听程序截获到非法打印操作,也只能在打印事件发生之后强行终止打印工作,无法实现打印过程监听或监控,这样容易造成数据泄密。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确保自身被打印机可靠识别的打印机墨盒。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即插即用型墨盒控制系统,包括墨盒本体、识别芯片以及设置于墨盒本体一侧的把手,墨盒本体和把手之间设置有竖直设置的卡槽,卡槽的下方设置有外露的卡位,识别芯片的上部安装于卡槽内,识别芯片的下部从卡槽下方延伸出并固定于卡位内,识别芯片上部面向把手的一侧的上端位置设置有发射光源,把手上与发射光源相对的位置设置有透光孔。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卡槽的两侧设置有向把手方向延伸的挡板。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把手、卡槽以及卡位设置于能从墨盒本体分离的芯片支架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发明,采用系统内核驱动层开发技术,在系统内核层嵌入
虚拟驱动程序,确保任何经过操作系统响应的打印工作必须首先经过虚拟驱动程序,虚拟驱动程序监控打印池目录,对打印池中文件进行解析、转换、加密、备份之后方可转入与打印机硬件相关的打印驱动程序,打印驱动程序对数据解密然后进入打印机打印队列。这样在打印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受到非法攻击,数据即不能被打印,也不会导致数据泄密。因此,本发明大大提高了打印的安全控制性能,也解决了从应用层进行打印信息和数据监控易受到非法攻击的问题。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利荣,未经周利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684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环保智能外置供墨系统
- 下一篇:液体收容体和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