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苯并菲癸烷基桥连苝四甲酸乙酯二元化合物盘状液晶材料的合成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268030.4 申请日: 2017-04-22
公开(公告)号: CN107099303A 公开(公告)日: 2017-08-29
发明(设计)人: 孔翔飞;宫宏康;姚威;夏励婷;王桂霞 申请(专利权)人: 桂林理工大学
主分类号: C09K19/32 分类号: C09K19/32;C07C67/10;C07C69/76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541004 广西壮*** 国省代码: 广西;4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癸烷 基桥连苝四 甲酸 二元 化合物 液晶 材料 合成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苯并菲癸烷基桥连苝四甲酸乙酯二元化合物盘状液晶材料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Chandrasekhar于1977年合成出均六苯酯类化合物并首次发现了其盘状液晶的性质,盘状液晶分子大多由具有大π键的共轭多环芳香核和核周边三条至八条柔性侧链组成。被报道出来的盘状液晶分子核单元有苯环类核、苯并菲类核、酞菁类核、卟啉类核和苝类核。

苯并菲及其衍生物是具有π-π电子共轭结构的一类物质,这类物质拥有良好的液晶性质,能够在π-π作用力下堆叠成柱状相,使得电荷能够在一维通道进行传输,苯并菲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质和热稳定性,且合成此类化合物的原料易得,产品易于提纯,因此富含柔性烷氧基侧链的苯并菲类化合物可以作为电子给体单元。苝类衍生物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质,同时也是很好的电子受体单元,其合成方法成熟,拥有液晶性质。

在本发明中将苯并菲衍生物作为电子给体单元,苝衍生物作为电子受体单元,将电子给体单元和电子受体单元通过柔性桥链连接,形成具有光诱导分子内电子转移的性质的盘状液晶二元化合物。此类化合物未来可以应用在有机光伏材料如太阳能电池、液晶材料等分子器件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苯并菲癸烷基桥连苝四甲酸乙酯二元化合物盘状液晶材料的合成方法。

本发明合成路线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先以苝四甲酸二酐、碘乙烷为原料合成苝四甲酸乙酯,在反应生成苝单酐二乙酯;第二部分在三氯化铁的氧化作用下邻己氧基苯酚和邻二己氧基苯发生偶联反应生成单羟基-五己氧基苯并菲,再以单羟基-五己氧基苯并菲与1,10-二溴癸烷为原料合成具有一个ω-溴支链的烷氧基苯并菲;第三部分将上述两部分得到的中间体合成烷氧基桥连苯并菲-苝二元化合物。

苯并菲及其衍生物拥有良好的液晶性质,具有一维方向上的电荷传输和能量迁移性能,且合成苯并菲类化合物的原料易得,产品易于提纯;而苝衍生物具有大的共轭体系,同时也是很好的电子接受体,其合成方法成熟,拥有液晶性质。在本发明中将苯并菲衍生物作为电子给体单元,苝衍生物作为电子受体单元,将它们通过柔性桥链连接,形成具有光诱导分子内电子转移的性质的盘状液晶二元化合物。此类化合物未来可以应用在有机光伏材料、液晶材料等分子器件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苯并菲癸烷基桥连苝四甲酸乙酯二元化合物盘状液晶材料的结构式。

图2为本发明合成路线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化学试剂和溶剂均为分析纯。

(1)苝四甲酸乙酯(化合物1)的合成:

取1克苝四甲酸二酐,1.41克无水碳酸钾,4毫升碘乙烷,9毫升无水乙醇放入反应器,升温至60℃反应4天。待反应液温度降至室温,抽滤,取滤饼。用二氯甲烷溶解滤饼,有部分不溶物,再次抽滤,用二氯甲烷洗涤滤饼两次,收集滤液。减压旋蒸后得到化合物1,1.00克亮黄色固体,产率72.46%。Mp:>200℃.IR(KBr)νmax(cm-1):3430,2930,2850,1730,1630,1460,1400,1270,1170,1000,747.

(2)苝单酐二甲酸乙酯(化合物2)的合成:

取0.54克化合物1,12毫升甲苯和正庚烷混合液(甲苯与正庚烷体积比为1:5)加入反应器,升温至80℃搅拌30分钟促进化合物1溶解,再加入1.19克对甲苯磺酸,升温至95℃冷凝回流搅拌反应3小时。待反应液温度降至室温,抽滤,收集滤饼为红色固体粗产物,取粗产物采用重结晶的方法进一步提纯。一倍体积的二氯甲烷溶解粗产物,滴加两倍体积的甲醇析出固体,重复三次,得到化合物2,0.36克红色固体,产率80.23%。Mp:>200℃.IR(KBr)νmax(cm-1):3430,2920,2850,1730,1630,1770,1700,1590,1510,1470,1290,1150,1130,1010,857,805,737.

(3)邻己氧基苯酚(化合物3)的合成: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理工大学,未经桂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6803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