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设备集成用无源光电转换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67988.1 | 申请日: | 2017-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369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发明(设计)人: | 曾宣策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知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0/40 | 分类号: | H04B10/40;G02B6/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龙溪东路***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源 光电转换器 防雷设备 串口 光电转换系统 多设备集成 光纤接口 光耦组 光电转换 机壳内部 控制按键 取电电路 使用寿命 信号干扰 仪器设备 对设备 防雷管 防雷 取电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设备集成用无源光电转换器,包括机壳,所述机壳上设置有若干光纤接口,所述光纤接口右端设置有控制按键,所述机壳内部设置有无源光电转换系统,所述无源光电转换系统包括PC机接口端,所述PC机接口端连接有串口取电电路与RS232接口,所述RS232接口连接有光耦组,所述光耦组连接有RS485接口,所述RS485接口连接有防雷设备,所述防雷设备采用防雷管防雷方式,通过串口取电的方式,很好的避免了有源带来的信号干扰,保护了仪器设备,又减少了元件的使用,增加防雷设备提高了对设备的保护,能够很好的实现无源的光电转换,增加了光电转换器的使用寿命,值得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转换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设备集成用无源光电转换器。
背景技术
光纤收发器,是一种将短距离的双绞线电信号和长距离的光信号进行互换的以太网传输媒体转换单元,在很多地方也被称之为光电转换器。产品一般应用在以太网电缆无法覆盖、必须使用光纤来延长传输距离的实际网络环境中,且通常定位于宽带城域网的接入层应用;监控安全工程的高清视频图像传输;同时在帮助把光纤最后一公里线路连接到城域网和更外层的网络上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光纤收发器一般应用在以太网电缆无法覆盖、必须使用光纤来延长传输距离的实际网络环境中,同时在帮助把光纤最后一公里线路连接到城域网和更外层的网络上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有了光纤收发器,也为需要将系统从铜线升级到光纤,为缺少资金、人力或时间的用户提供了一种廉价的方案。光纤收发器的作用是,将我们要发送的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并发送出去,同时,能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输入到我们的接收端。随着现代工业自动化设备的增多和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发展,工业控制不断地采用局域网控制,迫切需要一种能适合较远距离的数字通信的总线,因此设计了一种多设备集成用无源光电转换器。
发明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设备集成用无源光电转换器,包括机壳,所述机壳上设置有若干光纤接口,所述光纤接口右端设置有控制按键,所述机壳内部设置有无源光电转换系统,所述无源光电转换系统包括PC机接口端,所述PC机接口端连接有串口取电电路与RS232接口,所述RS232接口连接有光耦组,所述光耦组连接有RS485接口,所述RS485接口连接有防雷设备,所述防雷设备采用防雷管防雷方式。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机壳下端设置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下端设置有防滑橡胶垫。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光耦组采用三个光电耦合器并联结构。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机壳上端设置有散热栅格。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串口取电的方式,很好的避免了有源带来的信号干扰,保护了仪器设备,又减少了元件的使用,增加防雷设备提高了对设备的保护,能够很好的实现无源的光电转换,增加了光电转换器的使用寿命,值得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无源光电转换系统结构框。
图中:1-机壳,2-光纤接口,3-控制按键,4-无源光电转换系统,5-PC机接口端,6-串口取电电路,7-RS232接口,8-光耦组,9-RS485接口,10-防雷设备,11-支撑腿,12-橡胶防滑垫,13-散热栅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知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知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6798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