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蓝牙技术的手持终端式麦克风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67914.8 | 申请日: | 2017-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4083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1 |
发明(设计)人: | 杨子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比丽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08 | 分类号: | H04R1/08;H04R3/00;H04W4/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蓝牙技术 手持 终端 麦克风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蓝牙技术的手持终端式麦克风系统,涉及多媒体播放技术领域,包括智能手持终端和多媒体播放设备,还包括音频拾取模块、第一蓝牙模块、第二蓝牙模块和扬声器播放模块,设置于智能手持终端内的音频拾取模块用于拾取音频信号;设置于智能手持终端内的第一蓝牙模块用于将音频拾取模块拾取的音频信号发送至第二蓝牙模块;与第一蓝牙模块建立数据连接的第二蓝牙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第一蓝牙模块的音频信号,并将该音频信号传送至扬声器播放模块;设置于多媒体播放设备内的扬声器播放模块用于播放音频信号。本发明实现了将智能手持终端拾取的声音通过扬声器系统进行实时播放,系统中智能手持终端作为拾音终端具备实时性和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媒体播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蓝牙技术的手持终端式麦克风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多媒体播放设备中配置的麦克风一般需要配备专门维护设备的人员,而且即使如此也时常会遇到麦克风易遗失、损坏的问题,在使用上存在极大的不便利。
另外,传统包含麦克风的扩声系统在使用时经常产生啸叫的现象,原因是声音被麦克风拾取然后通过扬声器播放出去后产生的声波再次被麦克风拾取便形成了回声,而回声再次进入扬声器部分被放大,如果在某些频点形成正反馈再重复多次就会产生自激现象形成刺耳的啸叫声。啸叫破坏了扩声系统的稳定,严重时甚至会造成设备的损毁,所以啸叫在扩声系统中是最令人头疼却也是最绕不开的问题。
蓝牙是取代数据电缆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可以支持物体与物体之间的通信,工作频段是全球开放的2.4GHz频段,可以同时进行数据和语音传输,传输速率可达到10Mb/s,使得在其范围内的各种信息化设备都能实现无缝资源共享。蓝牙技术的良好适配性也为改造传统麦克风与扬声器之间的交互方式提供了新的可能。现如今,将扩声系统与移动终端结合使用正成为本领域中的主要研究方向。现有技术中有的是将手机端所拾取的声音录下来之后在应用内进行变声处理,有的是将拾取的声音直接通过手机扬声器播放出来,不一而足,但没有一款能将应用与扬声器连接交互进行实时扩声同时将回声效果处理得很好。
中国专利申请CN106303118A公开了一种智能终端实现麦克风功能的方法、音频播放方法、设备及系统,包括:智能终端与多媒体设备建立数据连接;实时采集近端音频信号;对近端音频信号进行啸叫抑制处理得到音频数据包;将音频数据包发送至所述多媒体设备,由多媒体设备输出所述音频数据包。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音频播放方法、智能终端实现麦克风功能的设备及系统,可通过较为普及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实现麦克风的功能;同时具有啸叫抑制功能和数字效果器功能。该专利申请公开了将智能终端作为麦克风的大体框架,系统的整体性能有待提高,并且现有技术中许多多媒体设备不具备与智能终端进行数据连接的软件/硬件基础。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基于蓝牙技术的手持终端式麦克风系统,经蓝牙技术传输数据,将智能手持终端拾取的声音通过扬声器系统进行实时播放,并且通过算法大大降低了可能产生的声学回声,提高了将智能手持终端作为拾音终端的实时性、稳定性和灵敏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蓝牙技术的手持终端式麦克风系统,包括智能手持终端和多媒体播放设备,还包括:
设置于智能手持终端内的音频拾取模块,该音频拾取模块用于拾取音频信号;
设置于智能手持终端内的第一蓝牙模块,该第一蓝牙模块用于将音频拾取模块拾取的音频信号发送至第二蓝牙模块;
与第一蓝牙模块建立数据连接的第二蓝牙模块,该第二蓝牙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第一蓝牙模块的音频信号,并将该音频信号传送至扬声器播放模块;
设置于多媒体播放设备内的扬声器播放模块,该扬声器播放模块用于播放音频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比丽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比丽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6791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