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塑料瓶回收自动制条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66657.6 | 申请日: | 2017-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817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3 |
发明(设计)人: | 金陈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陈敏 |
主分类号: | B29B17/00 | 分类号: | B29B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403 | 代理人: | 于洁 |
地址: | 325007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料瓶 回收 自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料回收领域,特别地,是涉及一种塑料瓶回收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塑料瓶广泛使用聚酯、聚乙烯、聚丙烯为原料,添加了相应的有机溶剂后,经过高温加热后,通过塑料模具经过吹塑、挤吹、或者注塑成型的塑料容器;塑料瓶主要用于饮料、食品、酱菜、蜂蜜、干果、食用油、农兽药等液体或者固体一次性塑料包装容器;由于塑料瓶具有不易破碎、成本低廉、透明度高、食品级原料等特点,所以在市场上被普遍使用;现有的塑料瓶普遍存在回收困难的问题,由于塑料瓶不能降解,因此人为的随意丢弃,会使得塑料瓶变成环境污染的源头;由于塑料瓶是透明的材料制作且易燃,因此随意丢弃塑料瓶在植被环境中,会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形成透镜现象,从而引起森林火灾,不仅破坏了植被环境,同时也伤害了动物及人类的生活环境甚至生命健康;现有的塑料瓶回收技术是通过人工进行回收,再通过机器进行粉碎、燃烧后,从而得到原材料进行再生产,这样的操作虽然能够进行材料的循环利用,但是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在燃烧的过程中还会形成新的空气污染,不利于现今社会的空气环境的改善;由于塑料瓶自身具有一定的空间形状,因此废弃的塑料瓶也会占用一定的空间资源;综上所述,因此存在着缺陷。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料瓶回收自动制条装置,能够将塑料瓶回收加工成塑料条,用以进行物品的捆绑作用。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塑料瓶回收自动制条装置,它包括滑动模块、旋转固定模块、热熔模块及切割模块;所述滑动模块上设计有滑动轨道,所述滑动模块的前端设计有开口,所述滑动模块的滑动轨道内设计有电动滑动装置,所述电动滑动装置设计有滑动块,所述滑动模块通过所述开口与所述旋转固定模块垂直固定;所述旋转固定模块上设计有旋转孔,所述旋转固定模块内部设计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固定模块包括固定卡盘,所述固定卡盘通过所述旋转孔与所述旋转电机传动连接,所述旋转固定模块的所述旋转孔的位置对应所述滑动模块的位置进行安装;所述热熔模块使用电加热装置,所述热熔模块固定安装在所述滑动模块的所述滑动块上;所述切割模块设计有固定杆及切割片,所述固定杆垂直固定在所述滑动模块的所述滑动块上,所述切割片垂直固定在所述固定杆的顶面上;所述切割模块与所述热熔模块侧面接触固定安装,所述热熔模块安装在所述切割模块与所述旋转固定模块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滑动模块使用蜗杆传动结构,所述蜗杆传动结构与所述旋转固定模块的所述旋转电机进行传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卡盘的内侧面上设计有与塑料瓶瓶口相应的螺纹结构,所述固定卡盘设计有伸缩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热熔模块设计有聚热板,所述聚热板上端面设计为弧形面,所述聚热板的弧形面上设计有锡纸材料,所述聚热板中心设计有固定孔,所述电加热装置固定安装在所述聚热板的固定孔内。
作为优选,所述切割模块上设计有截断模块,所述截断模块内部设计有裁刀,所述截断模块固定安装在所述切割模块的所述固定杆上,所述裁刀使用手动裁刀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切割片使用陶瓷材料制作,所述切割片的表面设计有润滑涂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塑料瓶回收自动制条装置,在使用时使用者手动将塑料瓶的底部切除,将塑料瓶的瓶口部分通过螺纹结构固定安装在所述旋转固定模块的所述固定卡盘内;使用者启动电源,所述旋转固定模块转动,使得塑料瓶瓶身随之旋转,所述热熔模块通电后加热,热量直接作用于塑料瓶的瓶身,使得瓶身在高温下软化;所述切割模块与塑料瓶的瓶底接触,随着所述滑动模块的运转,所述切割模块随之移动,使得所述切割模块的所述切割片将旋转的塑料瓶瓶身切割成均匀的塑料条;当所述滑动模块移动到极限位置时,塑料瓶被切割完毕,达到自动回收制条的作用;使用者可以通过所述截断模块手动进行裁剪,加工出需要使用的塑料条的合适的长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塑料瓶回收自动制条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塑料瓶回收自动制条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塑料瓶回收自动制条装置的侧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陈敏,未经金陈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6665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