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医院下水道残留汞监测预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66579.X | 申请日: | 2017-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3667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2 |
发明(设计)人: | 郑祥旺;李阳;张宇;方芙蓉;潘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峡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F23/22 | 分类号: | G01F23/22;H01B7/00;H01B7/02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42103 | 代理人: | 焦磊 |
地址: | 443002***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医院 下水道 残留 监测 预警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汞监测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医院下水道残留汞监测预警装置。
背景技术
汞是世界上唯一在常温常压下呈液体状态的金属,它外观呈银色,并能像水样流动,它是科研、工、农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的金属之一,医院广泛使用水银体温计检测病人体温,水银体温计优点是成本低,测量结果准确而稳定,缺点是读数较困难,易碎,一旦破碎,水银对人体有毒害性,汞蒸气具有剧毒,如果长期通过呼吸道吸入人体,就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急慢性中毒,且汞为重金属,进入水环境后难以清除,现有技术中的除汞方式,第一种方法使用硫黄粉散布地面清扫,但作用缓慢,效果不明显,并且对消除汞蒸气收效甚微,只能对汞珠有效果,第二种方法采用2%稀硝酸溶液清洗地面汞污染,将该液倒在汞污染的地面上,用扫帚轻轻扫动,或用布拖把轻轻来回拖,使硝酸与汞化合成亚硝酸汞盐,待30分钟到1小时后再用自来水冲洗地面,冲入地下排水道。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难免 有不规范的地方,更有甚者不经处理,直接排入下水道,汞的密度远大于水,故被冲入下水道的液态汞沉积于下水道的低洼处。
现有技术中的除汞方式,只有针对地表洒落液态汞的处理方法和对空气中汞蒸气的处理装置,如专利CN201620735865.7公布了“一种消除地面流散汞和汞蒸汽的装置”。然而,尚没有针对医院下水道残留液态汞的处理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医院下水道残留汞监测预警装置,以有效监测医院下水道的残留液态汞,并及时排出下水道,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医院下水道残留汞监测预警装置,包括安装于下水道弯管底部出口位置的壳体,所述壳体顶部与下水道弯管底部之间还设有滤网,所述壳体底部设有同轴电缆,所述壳体侧壁底部设有排污管道,所述排污管道上设有阀门;
所述同轴电缆上部的导电层与绝缘层呈阶梯状分布,所述同轴电缆下部输出端通过电磁控制机构与LED光源系统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同轴电缆由内向外依次包括中心铜线、第一绝缘层、第一导电层、第二绝缘层、第二导电层、第三绝缘层和第三导电层;所述第一绝缘层、第一导电层、第二绝缘层、第二导电层、第三绝缘层和第三导电层均为空心圆柱形结构;所述中心铜线、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第三导电层高度依次降低,所述第一绝缘层和第一导电层高度相同,所述第二绝缘层和第二导电层)高度相同,所述第三绝缘层和第三导电层高度相同。
更进一步地,所述电磁控制机构包括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和第三继电器;
所述第一继电器分别与中心铜线底部和第三导电层底部电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分别与第一导电层底部和第三导电层底部电连接,所述第三继电器分别与第二导电层底部和第三导电层底部电连接;
所述第一继电器通过第一触点控制第一LED光源系统开闭,所述第二继电器通过第二触点控制第二LED光源系统开闭,所述第三继电器通过第三触点控制第三LED光源系统开闭。
优选地,所述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和第三继电器的控制电路上均设有保护电阻。
优选地,所述壳体顶部与下水道弯管底部螺纹连接,所述同轴电缆底部固定于安装座上,所述安装座外表面与壳体内侧螺纹连接。
优选地,所述安装座外表面固定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与壳体之间设有密封垫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装置通过对同轴电缆的改进,使其上部的导电层与绝缘层呈阶梯状分布,这样当液态汞高度在壳体内逐渐升高时,会对应的接通电磁控制机构的相应回路,进而接通相应的LED光源系统,从而便于人们快速判断医院下水道残留液态汞量的多少,进而可及时将其排出下水道,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图1 为一种医院下水道残留汞监测预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医院下水道残留汞监测预警装置与下水道弯管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同轴电缆的内外层结构剖面图;
图4为图1中同轴电缆、电磁控制机构和LED光源系统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第一继电器与第一LED光源系统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F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峡大学,未经三峡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6657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奖牌架
- 下一篇:一种定量评价煤层顶底板封盖性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