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创难复性顺粗隆间骨折复位钳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65735.0 | 申请日: | 2017-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133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6 |
发明(设计)人: | 胡金玺;刘傥;肖涛;刘芳;贺常仁;刘琦;熊执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金玺 |
主分类号: | A61B17/29 | 分类号: | A61B17/29;A61B17/56 |
代理公司: | 长沙朕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3 | 代理人: | 杨斌;邓宇 |
地址: | 414000 湖南省岳阳市***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创难 复性 顺粗隆间 骨折 复位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创难复性顺粗隆间骨折复位钳,包括两个复位臂,两个复位臂通过铰接组件以可拆卸方式相互铰接,各复位臂包括分设于铰接组件两侧的钳体和加压臂,每个复位臂的钳体朝向另一复位臂的钳体的一侧设有夹持凹槽。该微创难复性顺粗隆间骨折复位钳结构简单、易于制作、使用方便快捷、效率高,在使用时不需要增加手术切口的长度,也不会增加深部软组织损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创难复性顺粗隆间骨折复位钳。
背景技术
粗隆间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骨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老龄化,粗隆间骨折的发病率及骨折类型的复杂程度成逐渐上升趋势,为实现的病人早期下床活动,避免畸形愈合及老年人长期卧床的并发症,内固定手术治疗已经成为该型骨折治疗的首选治疗方式,内固定手术治疗的关键点是骨折的复位质量,良好的复位能使骨折块之间获得良好支撑,进而减少内固定材料承受的压应力和剪切力,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避免骨折再移位及内固定从股骨头内切出及术后出现退钉等并发症。微创髓内钉治疗粗隆间骨折已经成为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的发展方向,并在临床上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如何在不增加软组织创伤的前提下又能达到骨折的解剖复位一直是临床上的热点和难题。
目前临床上采用髓内钉治疗粗隆间骨折主要面临的三个问题如下:
1、复杂骨折术中难以良好的复位:目前临床上主流是采用牵引床上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牵引复位的原理是靠软组织的张力辅助骨折复位,由于股骨粗隆间解剖特点相对特殊,在骨折闭合牵引复位的过程中常出现骨折端无法良好精确的复位,特别是在复杂的粗隆间骨折中难度更大,术中常需反复调整及反复的进行X线透视,这会增加手术时间,且过多的X线透视也会对医务人员和患者造成伤害。而部分难以复位的骨折,需切开复位,这会增加创伤及出血,导致术后骨折不愈合的几率增高。
2、对于严重的骨折病人,骨折周围的软组织套破坏较重,已经复位的骨折块在手术操作中容易出现复位丢失:在复杂的粗隆间骨折中,由于骨折较严重,粗隆间碎裂为多个骨折块,骨折块之间缺乏良好的软组连结,同时骨折常累计进钉点,在主钉开口扩髓过程中由于开口器或开口钻头直径较大,开口器或钻头沿导针向髓腔推进过程中对周围的骨块形成向周围的挤压,特别是在骨折线累计进钉点时,钻头自骨折线进入髓腔,由于钻头对周围骨块的挤压,进而出现骨折块的复位再丢失和明显的再移位,特别是股骨距复位的再丢失,股骨距是粗隆间区域压应力的承受区,此区域的复位不良,很容易导致髋内翻、早期负重的病人出现内固定的切出进入关节腔,增加手术的失败率及增加术后髓腔的出血量。
3、简单骨折中由于操作的偏差,术中常出现复位的丢失:由于在置入导针的过程中均为手术医生手动植入,难以确保每次手术导针的轴线和髓内钉植入后的轴线完全重叠,故术中可能出现沿导针扩髓后形成的腔道和髓内钉进入后应该处的正常位置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在插入髓内钉主钉后,主钉近端就会对骨折块形成挤压,进而出现骨折块复位后的再次分离移位,临床上常出现近端的骨折块向内侧移位,股骨距复位的丢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制作、使用方便快捷、效率高、不需要增加手术切口的长度、也不会增加深部软组织损伤的微创难复性顺粗隆间骨折复位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微创难复性顺粗隆间骨折复位钳,包括两个复位臂,两个复位臂通过铰接组件以可拆卸方式相互铰接,各复位臂包括分设于铰接组件两侧的钳体和加压臂,每个复位臂的钳体朝向另一复位臂的钳体的一侧设有夹持凹槽。
上述的微创难复性顺粗隆间骨折复位钳,优选的,所述微创难复性顺粗隆间骨折复位钳还设有用于对骨折端进行推挤加压的加压组件,所述加压组件包括加压杆和安装在任意一个复位臂上的导向套筒,所述加压杆滑设于所述导向套筒中并能通过滑动使加压杆的一端伸入到两个复位臂的钳体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金玺,未经胡金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657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芯线自动裁剪装置
- 下一篇:一种线束装配用等距切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