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除尘风管的卸料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65497.3 | 申请日: | 2017-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6219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2 |
发明(设计)人: | 郭海锋;周益斌;赵文泉;杨明浩;魏恺军;张明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致和环境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8B9/043 | 分类号: | B08B9/043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93 | 代理人: | 刘彦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除尘 风管 卸料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除尘风管的卸料方法,其针对除尘管道内粉尘堆积现象的提供了一种不需要停机操作、高效安全的一种处理方法。其将除尘风管预设的除尘部位设置为四通结构,四通结构中的第一通路为风管入口、第二通路为风管出口、第三通路的末端封装有盲板、第四通路上设置有卸料阀、卸料阀的出口端布置有卸料口,第一通路、第三通路在同一直线延长线上布置,第二通路位于上方布置,第四通路位于下方布置,在所述盲板的内侧设置刮板,所述刮板的外侧中心位置可外接推杆,所述刮板的外周上设置有内凹缺口,所述推杆带动刮板朝向第一通路所对应的管路内伸或外缩运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道卸料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除尘风管的卸料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排气管道中粉尘排气系统,其在使用过程中管道内会出现大量的粉尘堆积现象,为保证除尘管路畅通,需要定期对管道内侧进行清洁。现有方法为:a前期未安装插板阀的管路选择停机清理;
b安装了插板阀的管路将需要清理的管道两侧插板阀关闭后,在其中一段管道末端,打开盲板后由员工采用刮板进行清理,待清理完毕后再将盲板封堵上;
这两种方法都不能在机台正常运行时进行,以避免当盲板打开后,管道内侧粉尘飘到洁净室中。粉尘长期堆积会阻塞插板阀滑道,进而影响插板阀的正常功能,进而使得管道清洁不仅操作复杂,而且无法保证粉尘是否能够全部收集、且无四溅飘落到洁净室的状况。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除尘风管的卸料方法,其针对除尘管道内粉尘堆积现象的提供了一种不需要停机操作、高效安全的一种处理方法。
一种除尘风管的卸料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将除尘风管预设的除尘部位设置为四通结构,四通结构中的第一通路为风管入口、第二通路为风管出口、第三通路的末端封装有盲板、第四通路上设置有卸料阀、卸料阀的出口端布置有卸料口,第一通路、第三通路在同一直线延长线上布置,第二通路位于上方布置,第四通路位于下方布置,在所述盲板的内侧设置刮板,所述刮板的外侧中心位置可外接推杆,所述刮板的外周上设置有内凹缺口,所述推杆带动刮板朝向第一通路所对应的管路内伸或外缩运动;除尘状态下,不停机运行、推杆带动刮板朝向第一通路内伸,此时刮板的内凹缺口朝向下布置,之后刮板旋转,使得刮板的内凹缺口朝向上布置,推杆带动刮板外缩,刮板带动内壁上的粉尘运行到第四通路内,第四通路内的所述卸料阀打开将粉尘排出。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刮板内置于盲板内侧,并在刮板的外侧中心位置设置外凸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贯穿所述盲板上对应的导向孔,所述连接结构外露于所述盲板的部分包括内螺纹和外螺纹,所述外螺纹用于非除尘状态下通过固定螺母紧固锁定刮板的位置,所述内螺纹用于推杆的安装;
所述盲板上预设有检视窗口,所述检视窗口上设置有透明材质,内伸刮板前通过检视窗口观察刮板的内凹缺口的开口方向,确保准确操作;
所述刮板的外周的外径比管道内径小2mm~3mm,所述内凹缺口为在在整圆的刮板的外周上切去1/3,所述刮板的表面其余部分排布有贯穿圆孔,进而保证刮板工作过程中管道内留有一定的通风截面积;
内伸时的内凹缺口朝下推进,将管道上壁和侧壁的附着粉尘刮落至管道下壁,且下壁堆积的粉尘也会漏过内凹缺口处,使得粉尘不被推向卸料的反方向,当推至推杆极限处时将刮板旋转180度,然后将推杆回拉,将管道上壁和侧壁刮落至管道下壁的粉尘刮出、同时将下壁原有堆积粉尘刮出;
所述卸料阀包括中心转轴,所述中心转轴位于阀体内部的外环面均布有若干叶片,每片叶片的外端部包覆有橡胶密封条,通过电动或手动转动中心转轴,卸料阀会通过叶片不断将堆积过来的粉尘带出,由于叶片的外端部包覆有橡胶密封条,密封条和对应接触的卸料阀的阀体的内壁紧密接触;
优选地,所述中心转轴位于阀体内部的外环面均布有六片叶片,无论叶片如何转动,阀体与六片叶片之间始终有四片叶片处于隔断密封状态,确保不停机除尘的顺利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致和环境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未经致和环境科技(江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654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