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错期播种鉴定水地小麦灌浆期耐高温耐干热风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62677.6 | 申请日: | 2017-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1470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李世平;李润楠;靖金莲;安晓东;刘玲玲;闫翠萍;黄丽波;张新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5/00 | 分类号: | G01N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5 | 代理人: | 申绍中 |
地址: | 041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播种 鉴定 水地 小麦 灌浆 耐高温 干热风 方法 | ||
一种利用错期播种鉴定水地小麦灌浆期耐高温耐干热风性方法,目的是所选参数一致性好,鉴定结果精确;本发明选择当地正常播期为第一播期和推迟后的播期为第二播期,两播期相差15‑20天,第二播期播量比第一播期按每推迟一天基本苗增加15.0万株/公顷计算;在小麦全生育期井水漫灌3次;调查两个播期下的千粒质量并计算千粒质量耐高温耐干热风系数T=第二播期千粒质量/第一播期千粒质量;T为0~1之间的小数,其值越大耐高温或干热风性越好;调查两个播期下的小区产量并计算出小区产量耐高温耐干热风系数Y=第二播期下小区产量/第一播期下小区产量;Y为0~1之间的小数,其值越大耐高温或干热风性越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错期播种鉴定水地小麦灌浆期耐高温或干热风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小麦主产区灌浆期间经常出现高温或干热风天气,此时气温高达32℃上,可使该区域小麦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二发生危害,一般使小麦减产 30~20%,出现“高温逼熟”灾害。籽粒灌浆形成的适宜温度为20-24℃,高于25℃或低于12℃都不利于灌浆。在适宜温度范围内,灌浆期长,粒重高;温度高于25℃,会大大缩短灌浆时间,促进茎叶早衰,干物质累积量降低,影响粒重的增长。小麦灌浆期受到高温或干热风胁迫后会发生许多生理性状的改变,从而影响到正常的生理功能,最终导致粒重下降、产量的降低和品质降低。国内已有一些专家注意到高温或干热风的潜在危害,有些专家预言,未来小麦超高产的主要限制因素就是高温或干热风。其实,对许多地区来说,小麦后期干热风的有无,决定了小麦是丰产年还是歉收年。没有干热风就丰产,干热风来的又早又猛,则为歉收年。因此,各地开展了小麦耐高温或干热风生理及栽培技术研究。但在小麦耐高温或干热风研究中最瓶颈的问题就是高温或干热风抗性的鉴定问题。目前对小麦灌浆期的耐高温鉴定研究较多,因为耐高温鉴定有日光温室增温鉴定、细胞膜热稳定性鉴定、人工生长箱模拟鉴定等方法;而抗干热风鉴定间接鉴定方法极少,如用人工生长箱模拟鉴定,但鉴定的材料数量很有限,不宜对大量材料进行鉴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简便、所选参数一致性好、鉴定结果更为精确的利用错期播种鉴定水地小麦灌浆期耐高温耐干热风性的方法。
本发明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播期设置:在水浇地环境条件下,选择当地正常播期为第一播期;如在山西南部,水地麦区正常播期为10月1日-5日;选择正常播期之后的15-20天为第二播期;
(2)基本苗设置:第一播期播量为正常播量,第二播期播量比第一播期按照每推迟一天基本苗增加15.0万株/公顷计算;
正常播量基本苗大约为300万株/公顷;如推迟15天则基本苗增加15.0万株/公顷/天×15天=225.0万株/公顷;
(3)田间管理:小麦全生育期井水漫灌3次,即越冬水、起身拔节水和灌浆水,或喷灌N次,基本满足小麦全生育期需水要求,气候干旱因素对小麦灌浆影响极小。其它栽培管理同当地大田管理;
(4)样段选取:如果利用千粒质量进行耐高温耐干热风鉴定,一般一个基因型材料种3行区或4行区,行长1.3-1.8m,以中间的1行或2行为测试对象。成熟后收获时选中间0.5-1.0m样段,混脱晒干测其千粒质量;
(5)调查两个播期下的千粒质量并计算出千粒质量耐高温耐干热风系数T:
T = 第二播期千粒质量 / 第一播期千粒质量;
T为0~1之间的小数,其值越大耐高温或干热风性越好;
(6)按照下面的T等级标准来确定小麦不同基因型材料间千粒质量耐高温耐干热风性能:T≥0.9800为高抗高温或干热风型;0.9800>T≥0.9500为中高抗高温或干热风型;0.9500>T≥0.9000为中抗高温或干热风型;0.9000>T≥0.8500为中低抗高温或干热风型;T<0.8500为高温或干热风敏感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未经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626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肢体重建外固定支架
- 下一篇:一种髋臼后外侧入路锁定组合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