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偏振CO2 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61503.8 | 申请日: | 2017-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189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7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亮;毛傲飞;王斯琦;李仕明;王渊博;白冲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27/28 | 分类号: | G02B27/28;B23K2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诚辉律师事务所 11430 | 代理人: | 郎坚 |
地址: | 130022 ***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偏振 co base sub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CO2激光干涉加工镜片防雾结构的装置与方法。利用抛光锗片,将原本圆偏振状态的CO2激光变成线偏振光,然后进行分光后的多光束相干叠加,在镜片表面制作出防雾微结构。与入射光轴成布儒斯特角放置的锗片,可将入射的圆偏振态的CO2激光分解起偏为线偏振的反射光(P波)和透射光(S波),对透射光(S波)用吸收体进行吸收,对反射光(P波)进行分光后,会聚到待加工镜片表面重合并干涉,得到干涉激光条纹加工出的周期性平行沟槽的微纳防雾结构。本发明解决了CO2激光因为不可见在加工和调整中不方便的问题;通过光束干涉制作周期可控的微纳沟槽结构,改变镜片表面的接触角,使镜片表面表现为亲水性,实现镜片的防雾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激光干涉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偏振CO2激光干涉加工镜片防雾结构的装置与方法。
背景技术
镜片作为一种常见的光学元件,在各个领域均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是眼镜。但当镜片所处的环境温度突然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凝结成液滴,附着在镜片表面,会降低镜片的透过率,影响人的视觉,甚至引发一些严重的后果,比如车祸、医疗事故等,因此镜片防雾技术一直以来备受关注。传统的防雾方法可分为亲水性防雾和疏水性防雾,都是在镜片表面镀一层亲水薄膜或疏水薄膜,达到防雾的目的,但是膜的耐久性不佳,不能长期保持疏水性。
激光干涉光刻提供了一种快速的表面改性方法,并被用于改善材料表面的浸润性,这方面的灵感来自于仿生学,通过模拟制作大自然中的功能表面,可以得到良好的防雾效果。激光干涉光刻是利用两束或多束激光在材料表面产生干涉,形成周期性强弱相间的能量分布,进而实现激光对材料的三维刻蚀。通过控制激光束的波长、夹角、偏振态、功率和曝光时间等工艺参数,可在材料表面获得特定尺寸的微纳结构。这种技术与传统的镀膜技术相比,具有耐久、环保、低成本等优势。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设计利用偏振CO2激光干涉加工镜片防雾结构的装置与方法,首先利用特殊角度放置的抛光锗片,将原本是圆偏振状态输出的CO2激光变成线偏振光,然后进行分光和分别反射、光斑叠加干涉,进而进行高效率的双光束干涉加工,在镜片表面制作出防雾微结构的装置与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利用CO2激光进行镜片表面防雾结构加工的装置,其包括CO2激光器、机械快门、起偏器、分光镜、反射镜,待加工镜片,吸光器,其特征在于起偏器为与入射光轴呈布儒斯特角放置的锗片,可将入射的圆偏振态的CO2激光分解起偏为线偏振的反射光和透射光,吸光器对透射光进行吸收,分光镜对反射光进行分光,分光后的反射光经反射镜分别反射后,会聚到待加工镜片表面重合并干涉,得到干涉激光条纹加工出的周期性平行沟槽的微纳防雾结构。
所述起偏器的布儒斯特角为75.9°,其有效直径为Φ25mm,厚度为2mm。
采用一级以上分光镜和反射镜对反射光进行反射,实现1分2、2分4、或4分8的分光。
还包括指引光激光器,采用人眼可见的激光作为指示光,经分光镜反射和透射后与CO2激光同轴,起指引作用,辅助CO2激光加工和光路调整。
沟槽间距可通过改变反射镜的角度与位置进行调整,反射镜安装可调支架上,便于移动和角度调整。
所述吸光器由金属外壳和耐火吸收材料内芯制成,内芯将吸收的透射光转变为热能,通过金属外壳散发出去。
所述镜片为树脂镜片或其它可被红外激光加工的镜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理工大学,未经长春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6150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包装盒
- 下一篇:一种基于复眼透镜的激光显示起偏匀场整形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