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混合现实眼镜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61448.2 | 申请日: | 2017-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1536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秦静;靳婷;刘双;张飞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神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27/01 | 分类号: | G02B27/01 |
代理公司: | 苏州翔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1 | 代理人: | 陆金星 |
地址: | 215299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混合 现实 眼镜 | ||
本发明涉及的一种智能混合现实眼镜,属于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领域。它具有对称设置的成像机构、设置在成像机构上侧的瞳距调整结构以及下侧的物距调节机构,所述成像机构具有电路板、设置在电路板上的单眼成像显示组件和用于固定电路板及单眼成像显示组件的导向固定框,所述物距调节机构具有物镜组件和用来调整物镜组件焦距的焦距调整机构,瞳距调整结构和物距调节机构分别连接有主控芯片,主控芯片连接有声音采集模块和手势采集模块,物镜组件具有外圈透镜、中置透镜和内圈透镜。本发明的有益之处是:具有很高的便携性,具有语音、手势等操控方式,配备微型伺服电机,调节方式自动化、智能化,方便对瞳距和物距进行调整,使用更加方便快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一种智能混合现实眼镜,属于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领域。
背景技术:
VR眼镜,即虚拟现实眼镜的原理和本发明涉及的智能混合现实眼镜类似,两个透镜相当于眼睛,但远没有人眼“智能”,再加上VR眼镜一般都是将内容分屏,切成两半,通过镜片实现叠加成像。这时往往会导致人眼瞳孔中心、透镜中心、屏幕(分屏后)中心不在一条直线上,使得视觉效果很差,出现不清晰、变形等问题。而理想的状态是,人眼瞳孔中心、透镜中心、屏幕(分屏后)中心应该在一条直线上,这时就需要通过调节透镜的“瞳距”使之与人眼瞳距重合,然后使用软件调节画面中心,保证3点一线,从而获得最佳的视觉效果。
国内的设备有的是通过物理调节,例如PC级头显LAPUTA VR眼镜,拨动右上角的旋钮,通过内部二级齿轮连杆驱动螺杆调节,有的是通过软件调节如SVR glass,为了增强画面清晰度,大部分VR眼镜给眼镜的透镜加上对焦功能,也就是透镜与显示屏之间的物距物理调节。但既要做物距调节又要具备瞳距调节的VR眼镜因内部结构的空间局限,无法做到合理的小型化,增加的重量会影响人体穿戴体验,产品整体质量偏重,导致带上眼镜后做物距或瞳距调节时操作不便,带上眼镜后做物距或瞳距调节时,因无法看到设计在产品外部的调节旋钮或者触摸板需要取下眼镜才能准确的找到调节旋钮或者触摸板,再戴上眼镜去调节到适合自己的瞳距和物距。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语音、手势等操控方式,配备微型伺服电机,调节方式自动化、智能化的智能混合现实眼镜。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涉及的一种智能混合现实眼镜,具有对称设置的成像机构、设置在成像机构上侧的瞳距调整结构以及下侧的物距调节机构,所述成像机构具有电路板、设置在电路板上的单眼成像显示组件和用于固定电路板及单眼成像显示组件的导向固定框,所述物距调节机构具有物镜组件和用来调整物镜组件焦距的焦距调整机构,所述瞳距调整结构和物距调节机构分别连接有主控芯片,所述主控芯片连接有声音采集模块和手势采集模块,所述物镜组件具有外圈透镜、中置透镜和内圈透镜。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快捷的对瞳距进行调节,所述瞳距调整结构具有固定在导向固定框上的丝杆套,所述丝杆套内设置有双向丝杆,所述双向丝杠上设置有丝杆斜齿轮,所述丝杆斜齿轮上方连接有瞳距调节伺服电机。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对焦距进行调节,所述焦距调整机构具有固定在导向固定框上的物距调节伺服电机,物距调节伺服电机上连接有齿轮组,所述齿轮组连接有用于固定内圈透镜和中置透镜的内导向柱,内导向柱通过螺纹连接有线性导向柱,线性导向柱通过螺纹连接有用于固定外圈透镜的外导向柱。
进一步的,所述线性导向柱和外导向柱上分别设有中置螺旋导向槽和外螺旋导向槽,且中置螺旋导向槽与外螺旋导向槽的螺纹方向相反。
进一步的,所述齿轮组包括连接在物距调节伺服电机上的传动伞齿和与传动伞齿配合的台阶式传动齿轮。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体验效果,防止漏光导致画面显示出现问题,所述导向固定框下方固定有遮光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神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神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6144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