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静电磨毛消光涤纶线及其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60698.4 | 申请日: | 2017-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591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吴磊;朱德胜;何冲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名仁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2G3/04 | 分类号: | D02G3/04;D02G3/34;D02G3/44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12 | 代理人: | 杨立,陈璐 |
地址: | 4323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静电 磨毛消光 涤纶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品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静电磨毛消光涤纶线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汉麻纤维是一种低碳环保,极具开发潜力的天然纤维素纤维,由于该纤维拥有天然抗菌、吸湿放湿快、抗静电、防紫外线等优良性能,故汉麻纤维被誉为21世纪最具有开发潜力的“绿色功能性纺织纤维”。然而汉麻纤维较短、弹性较差,导致该纤维的可纺性、可织性较差。因而汉麻类产品在纺织的生产与加工方面受到了限制,致使汉麻类产品的优良性能未得到充分发挥与运用。
普通半消涤纶纤维在染色完之后往往出现手感硬,线体总体发亮。因为其原料和印染成本大大低于棉织物,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棉。但是随着社会需求变化,人们对高档服装的需求越来越大,全消光涤纶因其具有手感柔软、光泽柔和、色泽鲜艳、悬垂性好的优点,其织物备受人们的喜爱。同时,现代人更倾向于棉织物,其对皮肤的接触更具亲和力,色彩也比普通涤纶来的柔和不刺眼。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穿着的要求不仅限于生活中,对特殊工作环境的工作人员配备的服饰,也有更多性能和美观上的要求。然而,目前暂未见防静电磨毛消光相关纺织品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静电磨毛消光涤纶线及其生产方法。本发明所提供的防静电磨毛消光涤纶线不仅能具有消光的视觉效果,还有仿棉的手感和抗静电特性。
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静电磨毛消光涤纶线,为碳纤维/汉麻混纺纱和碳纤维/全消光涤纶纤维混纺纱的混纺线。
具体的,碳纤维/汉麻混纺纱的密度为240~250根/10cm,碳纤维/全消光涤纶纤维混纺纱密度为170~180根/10cm。
具体的,碳纤维/汉麻混纺纱的号数为8.0~8.5tex,碳纤维/全消光涤纶纤维混纺纱的号数为7.8~8.2tex。
具体的,碳纤维/汉麻混纺纱中,碳纤维与汉麻的混纺比为50~60:40~50;碳纤维/全消光涤纶纤维混纺纱中,碳纤维与全消光涤纶纤维的混纺比为50~60:55~65。
具体的,碳纤维/汉麻混纺纱和碳纤维/全消光涤纶纤维混纺纱的混纺比为25~30:45~50。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防静电磨毛消光涤纶线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碳纤维与汉麻混纺,得到碳纤维/汉麻混纺纱;
2)碳纤维与全消光涤纶纤维混纺,得到碳纤维/全消光涤纶纤维混纺纱;
3)碳纤维/汉麻混纺纱与碳纤维/全消光涤纶纤维混纺纱混纺,得到混纺线;
4)将步骤3)得到的混纺线磨毛,得到防静电磨毛消光涤纶线。
具体的,步骤1)中:
碳纤维与汉麻的混纺比为50~60:40~50;
得到的碳纤维/汉麻混纺纱的密度为240~250根/10cm;
得到的碳纤维/汉麻混纺纱的号数为8.0~8.5tex。
具体的,步骤2)中:
碳纤维与全消光涤纶纤维混纺纱的混纺比为50~60:55~65;
得到的碳纤维/全消光涤纶纤维混纺纱的密度为170~180根/10cm;
得到的碳纤维/全消光涤纶纤维混纺纱的号数为7.8~8.2tex为。
具体的,步骤3)中:碳纤维/汉麻混纺纱和碳纤维/全消光涤纶纤维混纺纱的混纺比为25~30:45~50。
本发明所提供的防静电磨毛消光涤纶线手感柔软、无刺痒、不伤皮肤,具有良好的舒适性和排汗抗菌性,不仅能具有消光的视觉效果,更具有增强的抗静电和防紫外线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防静电磨毛消光涤纶线1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碳纤维与汉麻按混纺比60:40混纺,得到密度为250根/10cm、号数为8.0tex的碳纤维/汉麻混纺纱;
2)碳纤维与全消光涤纶纤维按混纺比60:55混纺,得到密度为180根/10cm、号数为7.8tex的碳纤维/全消光涤纶纤维混纺纱;
3)碳纤维/汉麻混纺纱与碳纤维/全消光涤纶纤维混纺纱按混纺比30:45混纺,得到混纺线;
4)将步骤3)得到的混纺线磨毛,得到防静电磨毛消光涤纶线1。
实施例2
防静电磨毛消光涤纶线2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名仁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北名仁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606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