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消能减震阻尼器构件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260689.5 | 申请日: | 2017-04-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946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7 |
| 发明(设计)人: | 涂刚要;朱海生;王玉国;陈龙;彭庆文;冯磊;李保三;徐斌;汤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H9/02 | 分类号: | E04H9/02;E04B1/98;E04G21/00 |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24 | 代理人: | 丁瑞瑞 |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减震 阻尼 构件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抗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消能减震阻尼器构件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密度极具增加,地震灾害的频繁发生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与人民生命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为了减轻地震灾害对建筑结构的影响,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人们开始逐步地把阻尼器转用到建筑、桥梁、铁路等结构工程中,利用阻尼器来吸收难以预料的地震能量。到二十世纪末,全世界已有近100多个结构工程运用了阻尼器来吸能减震。
但是,随着现代化社会发展及人们对抗震要求的日益提高,特别是汶川地震之后,工程结构抗震减震控制被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北京等地区均已开始提高抗震设防等级,现阶段的抗震结构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因此,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实施效果好的消能减震阻尼器构件及其施工方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消能减震阻尼器构件及其施工方法,操作简单、实施效果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消能减震阻尼器构件,包括主体混凝土框架结构和减震装置,所述主体混凝土框架结构包括框架梁、框架柱和楼板,所述框架柱位于所述框架梁的两侧,所述楼板位于所述框架梁的上方,且所述框架梁、框架柱和楼板之间通过钢筋浇筑混凝土固定连接,所述框架柱的底端、所述框架梁的下结构梁的两端以及所述框架梁的上结构梁的中间均设有预埋件,所述减震装置与所述预埋件相连接;
所述减震装置包括阻尼模块、节点模块和支撑模块,所述阻尼模块与所述框架梁的上结构梁中间的预埋件固定连接,且所述阻尼模块位于所述框架梁的上结构梁中间预埋件的下方,所述阻尼模块通过所述支撑模块与所述节点模块固定连接。
上述的消能减震阻尼器构件中,所述阻尼模块包括阻尼器和托梁,所述阻尼器位于所述托梁的上方,且所述阻尼器位于所述框架梁的上结构梁中间预埋件的下方;
所述节点模块包括第一节点板和第二节点板,所述第一节点板位于所述框架柱与所述框架梁的下结构梁的一端交接处,且所述第一节点板分别与所述框架柱底端的预埋件、所述框架梁的下结构梁一端的预埋件相连接,所述第二节点板位于所述框架柱和所述框架梁的下结构梁的另一端交接处,且所述第二节点板分别与所述框架柱底端的预埋件、所述框架梁的下结构梁另一端的预埋件相连接;
所述支撑模块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节点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托梁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节点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托梁相连接。
上述的消能减震阻尼器构件中,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均为斜向支撑件。
上述的消能减震阻尼器构件中,所述阻尼器为金属剪切型阻尼器。
上述的消能减震阻尼器构件中,所述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和托梁均是由钢材料制成的。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如上述所述的消能减震阻尼器构件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施工准备;
预埋件准备;
安装减震装置;
检测连接节点;
处理阻尼器构件;
支撑连接部位填充墙砌筑。
上述的消能减震阻尼器构件的施工方法中,预埋件准备的步骤,具体还包括:
放样、加工、制作梁柱预埋件;
安装梁柱预埋件。
上述的消能减震阻尼器构件的施工方法中,在预埋件准备的步骤后,还包括:
梁板柱混凝土浇筑。
上述的消能减震阻尼器构件的施工方法中,所述安装减震装置的步骤,具体还包括:
焊接安装阻尼器、托梁;
安装节点模块;
安装、固定支撑模块。
上述的消能减震阻尼器构件的施工方法中,所述处理阻尼器构件的步骤,具体还包括:
打磨;
涂油漆;
防腐处理;
防火处理。
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消能减震阻尼器构件及其施工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6068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燃烧炉排气管路
- 下一篇:一种水冷全干法火化机尾气净化处理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