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综合工频和暂态无功功率方向的配电网故障选线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60325.7 | 申请日: | 2017-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0869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3 |
发明(设计)人: | 秦丽文;梁朔;俞小勇;孙铁鹏;郑毅;欧阳健娜;祝文姬;李克文;李珊;陈绍南;高立克;周杨珺;欧世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贵港供电局 |
主分类号: | G01R31/08 | 分类号: | G01R31/08 |
代理公司: | 南宁东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5117 | 代理人: | 戴燕桃;巢雄辉 |
地址: | 530023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综合 无功功率 方向 配电网 故障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配电网故障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综合工频和暂态无功功率方向的配电网故障选线方法。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本发明首先选取暂态零序电流幅值比较大的出线作为故障备选出线,然后计算故障备选出线的暂态无功功率和工频无功功率,利用工频无功功率的符号函数对其暂态无功功率进行修正,再利用修正后的暂态无功功率的找出故障出线;本发明解决了小电流接地方式配电系统中TV、TA极性不确定的单相接地故障选线问题。实际应用中配电网的TV、TA极性未知,解决了TV、TA极性不确定的小电流接地系统中单相接地故障选线问题,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电网故障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综合工频和暂态无功功率方向的配电网故障选线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6~35kV中压配电网多采用谐振接地方式,且消弧线圈一般处于过补偿状态。这样虽然提高了故障自愈水平和供电可靠性,但过补偿的电感电流使故障线路工频零序电流极性与健全线路相同、幅值甚至小于健全线路,使得传统利用稳态电气量的故障选线方法存在着故障量不突出、不稳定甚至不确定等问题,无法保证选线的可靠性和灵敏度。由于接地故障暂态电流幅值一般是工频电流的数倍到数十倍,可达上百安培,且不受消弧线圈补偿方式影响,因此暂态选线方法在谐振系统中可靠性较高。经过近年的发展,利用暂态电气量的小电流接地故障选线技术均已实现突破。
利用故障暂态无功功率方向(以下简称暂态功率)选线是暂态选线的一种典型方法。暂态功率选线方法是通过比较各出线的暂态无功功率方向,方向和其他出线不同的为故障出线,如果所有出线暂态无功功率方向全都相同则为母线接地故障。此方法不仅要求各个出线间的零序电流互感器(TA)极性一致,还要求零序电压互感器(TV)与其对应的TA极性保持一致,才能保证暂态功率方向的正确性,进而进行正确选线。但由于传统配电线路很少用到方向保护,现场TV和TA的安装很少考虑到互感器之间的极性关系,很容易由于一次侧二次侧接线不对应造成极性反接,使暂态功率方向计算不确定而造成选线错误。
专利申请号:CN201210479994.0,名称:一种基于无功功率流向的谐振接地系统选线方法与论文《综合暂态与工频信息的谐振接地系统小电流接地故障选线》分别提出了通过比较小电流接地故障后各出线暂态无功功率和工频无功功率流向的一致性的方法进行选线,该方法消除了TV、TA极性不确定的影响,提高了暂态选线的可靠性和适应性。但是该算法在原理上不易理解,选线过程略显复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TV、TA极性不确定的小电流接地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时的故障选线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综合工频和暂态无功功率方向的配电网故障选线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综合工频和暂态无功功率方向的配电网故障选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线采集系统各出线母线出口处的零序电流及母线零序电压,当监测到母线零序电压幅值超过预先设置的母线零序电压幅值阈值时,说明系统发生了单相接地故障;
(2)选取暂态零序电流幅值比较大的n条出线作为故障备选出线;其中n>1;
(3)根据下述公式计算步骤(2)中选取的n条故障备选出线的暂态无功功率:
;
其中,k为故障备选出线的编号,k=1,2,···,n;
(4)根据下述公式计算步骤(2)中选取的所有故障备选出线的工频无功功率:
;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贵港供电局,未经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贵港供电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603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落地风扇支撑杆连接耳
- 下一篇:自动化识别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