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堆叠的滚动式车辆的轨道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59313.2 | 申请日: | 2013-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352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0 |
发明(设计)人: | A·希尔克;F·格鲁布 | 申请(专利权)人: | 落基山货船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3G7/00 | 分类号: | A63G7/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11038 | 代理人: | 顾玉莲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堆叠 滚动式 车辆 轨道 | ||
本申请是名称为“堆叠的滚动式车辆的轨道”、国际申请日为2013年3月15日、国际申请号为PCT/US2013/032653、国家申请号为201380010298.8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要求享有2012年4月12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1/623,521的优先权,所述申请的整个公开内容通过参考包含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的方法和设备涉及用于滚动式车辆的轨道,并且具体地涉及用于过山车的轨道。本发明公开的方法和设备还涉及包括导轨的或其它长形弯曲形式的结构,例如,游乐园的游乐设施、滑雪上山吊椅、阶梯、有轨车辆系统,等等。
背景技术
整个地或主要地由木料或其它非金属材料构造的轨道、导轨和其它长形弯曲形式的结构需要定期维护。这样的结构的构造通常涉及多层诸如木料的这种材料。例如,两个或更多个木料层可以被层压一起以形成轨道,例如,过山车轨道。这样的轨道经常因为各种原因而被视为期望的轨道,例如,构造材料的可用性、设计灵活性、增强的动态骑乘体验或对于老式结构的单纯怀旧。
通常,某些木料层明显比其它层接收更多的磨损,并且需要更加频繁的修理或替换。例如,用于车辆行进的木制过山车轨道和木制导轨可以具有顶层木料,在所述顶层木料上过山车或列车车厢轮可以行进。因而,随着一个或多个顶层使用而磨损,所述一个或多个顶层会需要更加频繁的修理或替换。其它层会在轨道锚固点处遭受损坏,或遭受例如由于雨水、温变和其它环境力而导致的环境损坏。
通常,随着移除和替换已磨损的或已破坏的层压的层,层压的层的替换导致轨道或导轨的结构损坏。会需要移除和再施加或再安装粘结剂、机械紧固件、硬件和涂层,因而使结构随时间而劣化。
一直需要包括一个或多个非木料层的层压的轨道、导轨和其它长形弯曲形式的结构,以便在使用中提供明显更大的耐用性、强度、改进的动态体验并且比这样的需要更加频繁的修理或替换的层压结构提供更高的成本节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造过山车轨道的段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造过山车轨道段的曲面的设计,所述过山车轨道段包括层压件和承载层,所述承载层包括金属,所述承载层还包括基本第一平行四边形形状的横截面,所述第一平行四边形包括第一边、第二边、第三边和第四边,该设计包括与第一边相对应的第一设计元件、与第二边相对应的第二设计元件、与第三边相对应的第三设计元件以及与第四边相对应的第四设计元件;对于第一设计元件、第二设计元件、第三设计元件和第四设计元件中的每个而言:确定边的平面形状,所述边的平面形状与在平放时的这种设计元件相对应,和将平面材料切成边的平面形状的形式,从而形成所述边;将与设计元件中的每个相对应的已切割的平面材料组装以基本根据该设计形成承载层;将至少两个非金属材料的条层压在一起以基本根据该设计形成层压件;以及组装层压件和承载层以形成过山车轨道段的曲面。
本发明提供一种修理过山车轨道段的方法,所述过山车轨道段包括层压件,所述层压件具有至少两个木料层,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从层压件移除至少一个木料层;建造基本在过山车轨道段的曲面中的承载层的设计,所述承载层包括金属,所述承载层还包括基本第一平行四边形形状的横截面,所述第一平行四边形包括第一边、第二边、第三边和第四边,该设计包括与第一边相对应的第一设计元件、与第二边相对应的第二设计元件、与第三边相对应的第三设计元件以及与第四边相对应的第四设计元件;对于第一设计元件、第二设计元件、第三设计元件和第四设计元件中的每个而言:确定边的平面形状,所述边的平面形状与在平放时的这种设计元件相对应,和将平面材料切成边的平面形状的形式,从而形成所述边;将与设计元件中的每个相对应的已切割的平面材料组装以基本根据该设计形成承载层;以及将承载层与层压件组装在一起,以便用承载层基本替换至少一个移除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落基山货船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落基山货船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593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