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声学产品的调音方法和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258360.5 | 申请日: | 2017-04-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7168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3 |
| 发明(设计)人: | 段秀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R29/00 | 分类号: | H04R2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11323 | 代理人: | 权鲜枝;吴昊 |
| 地址: | 266104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声学 产品 调音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声学产品的调音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使用一初始激励信号测试声学产品的实体模型,获得初始频响曲线;根据初始频响曲线,获得初始激励信号的增益参数;调用EQ均衡器,根据增益参数调整初始激励信号,得到一新的激励信号;使用新的激励信号测试声学产品的实体模型,获得新的频响曲线。判断新的频响曲线与标准频响曲线的差异是否小于预设阈值;若判断为否,则使用新的频响曲线和新的激励信号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判断为是,保存最后获得的增益参数;待声学产品中的数字信号处理DSP芯片的软件设置完毕后,将保存的增益参数写入声学产品中的DSP芯片中。本发明将调音的过程放在前期,提高调试效率,节省时间,调试过程简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声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声学产品的调音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各种电子设备的需求日益增加,同时对其品质需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高品质的声学体验成为人们评价日常声学产品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例如,各种蓝牙耳机、有线耳机、手机喇叭的外放模组以及近年来比较流行的VR头戴设备,其优质,均衡的声学效果会直接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由于声学产品本身体积和外观的限制,上述声学产品的声学性能总会有各种缺陷,例如,手机喇叭的外放模组,因体积限制只能用很小的喇叭单体,导致产品的低频性能不尽人意。通常情况下,在喇叭单体中会通过数字信号处理DSP以及EQ均衡器对外放的声信号做预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声学性能的不足。但是在DSP以及EQ均衡器的使用过程中,为避免在某一频段的增益过高或过低,导致产品失真变高的现象,需要反复测试验证EQ均衡器与声学产品结合使用的效果,即进行调音处理,添加合适的均衡参数。
在现有技术中,一般是在声学产品研发的后期,产品的DSP以及软件等就绪之后才进行调音,具体方法是:声学产品连接上DSP芯片之后,根据产品在不做DSP或EQ处理前的频率响应曲线,通过DSP或者EQ均衡器调整某一频段的增益,来弥补频率响应曲线中过高或者高低的频段,然后将补偿的增益参数写入产品的DSP芯片,再进行处理后的产品的频率响应曲线、失真曲线的测试。通过反复调整产品频率响应曲线中的增益值,再反复检测产品调整增益后的频率响应、失真曲线,使产品的频率响应曲线不断接近所定义的标准频响曲线,同时又避免失真问题。但是,这种调音方法存在一些缺点:产品的调音过程只能在产品研发后期,即DSP及产品的软件就绪之后才能进行调试,往往造成时间紧,任务繁重,不但要耗费人力,且导致没有时间进一步优化产品的频响曲线,最终影响用户体验;第二,所调节的增益往往是凭借经验参数,需要反复调节才能找到合适的增益值以及频点,影响调试效率,消耗时间;以及,调试的时候需要保证产品与DSP有很好的连接,往往由于中途连接问题,导致调节的EQ参数值没有正确写入,调试过程出现问题,增加调试的困难度,也会影响调试效率,消耗时间。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调音方法主要在产品研发后期进行,无法进一步优化产品的频响曲线,影响用户体验,同时耗时耗力,调音效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的一种声学产品的调音方法和装置,以便解决或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声学产品的调音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一,使用一初始激励信号测试所述声学产品的实体模型,获得初始频响曲线;
步骤二,根据所述初始频响曲线和标准频响曲线的差异,获得所述初始激励信号的增益参数;所述增益参数包括需要调整的频率点和与所述需要调整的频率点对应的增益值;
步骤三,在声学频谱分析软件中导入所述初始激励信号,并调用所述声学频谱分析软件中的EQ均衡器,根据所述增益参数调整所述初始激励信号,得到一新的激励信号;
步骤四,使用所述新的激励信号测试所述声学产品的实体模型,获得新的频响曲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歌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歌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583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