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发动机机油预热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257993.4 | 申请日: | 2017-04-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609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 发明(设计)人: | 陈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琦 |
| 主分类号: | F01M5/02 | 分类号: | F01M5/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35000 安徽省淮***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发动机 机油 预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发动机机油预热的装置,属于汽车发动机预热领域。
背景技术
在低温条件下汽车发动机各运动部件及油底壳处机油较粘稠,易导致发动机运转初期气缸、曲轴等各运动部件摩擦点处润滑不足,从而加剧汽车发动机的机械磨损。现有汽车发动机机油预热技术均存在一定局限性,无法合理有效的解决发动机冷启动中存在的上述难题。
原地怠速预热车辆可对发动机机油间接加热,但冷却液温度较低时发动机怠速转速较高,不可避免的加剧发动机机械磨损。发动机怠速过程消耗的大量燃料得不到完全燃烧,易在发动机内部产生积碳,同时排出的尾气由于得不到三元催化器有效处理,对大气环境造成一定污染。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CN2677624Y公开一种汽车机油预热装置,将安装在油底壳放油螺栓处的加热器与汽车蓄电池相连,通过延时器对加热器进行控制。此种方法需消耗汽车电池电量,若加热器功率过大,易造成汽车发动机由于电池启动电压不足而无法启动,若加热器功率不足,则起不到对发动机和发动机机油预热的效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CN10587323246公开一种电热膜机油预热装置,将电热膜贴附于油底壳表面,通过汽车蓄电池对其供电。除去消耗汽车电池电量所易引起的问题之外,在夏季工况下汽车发动机底部包覆的加热及隔热材料,易导致发动机散热不畅,机油温度过高。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CN205135882U公开了一种包含了多个加热模块和控制系统的汽车发动机预热装置,该装置可对发动机水套和油底壳同时进行加热,可达到全方位预热汽车发动机的效果,但其技术方案需在发动机表面和发动机油底壳表面开安装孔,程序复杂,同时对发动机结构的带来未知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大功率、易携带、易安装、使用安全、操控简便的汽车发动机机油预热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专利提供了一种汽车发动机机油预热装置,包括发动机机油加热器、中央控制箱、蓄电池和中央控制器。
上述技术方案中,发动机机油加热器利用装置的蓄电池供电,通过发动机油底壳下部的放油螺丝孔旋入油底壳内部对发动机机油进行加热。
上述技术方案中,中央控制箱配有发动机机油加热器电源输出端口和蓄电池接入端口。
上述技术方案中,发动机机油加热器通过导线与中央控制箱发动机机油加热器电源输出端口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汽车发动机机油预热装置的蓄电池为可充电式蓄电池,通过中央控制箱蓄电池接入端口与中央控制箱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中央控制器安装在中央控制箱中,可根据设定的时间或接收到的指令对发动机机油加热器的启动和停止进行控制。
上述技术方案中,中央控制器通过导线与中央控制箱发动机机油加热器电源输出端口和中央控制箱蓄电池接入端口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中央控制器可由单片机或嵌入式系统实现,但不局限于这两种实现方式。
上述技术方案中,中央控制器可通过内置显示屏和输入按键,对其进行设置,或可通过无线传输技术与手机客户端软件连接,接收来自手机客户端软件的指令并实时向手机客户端软件传输数据。
上述技术方案中,中央控制器可采用的无线传输技术包括蓝牙技术、WIFI技术和蜂窝移动通讯技术,但不局限于这些技术。
上述技术方案中,中央控制器可配置带有可插入移动电话卡的电信通信模块,用以接收来自电话和短信的指令。
本专利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如下:发动机机油加热器通过发动机油底壳下部的放油螺丝孔旋入油底壳内部,对机油进行直接加热,加热效率更高。经加热蒸发的机油蒸气可在发动机内部需要润滑的部位凝结,改善发动机启动初期机械运动部件的润滑情况。发动机机油预热装置带有独立可充电蓄电池,可在不消耗汽车电池前提下,增大发动机机油加热器功率。中央控制器电信通信模块可接收来自电话、短信的指令,增大对装置远程控制的距离。中央控制器无线通信模块可与手机客户端软件双向通信,方便对装置进行设置和监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汽车发动机机油预热装置的系统模块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汽车发动机机油预热装置的发动机机油加热器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汽车发动机机油预热装置的蓄电池、中央控制器和中央控制箱安装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琦,未经陈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5799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汽车的机油压力传感器
- 下一篇:一种智能汽车发动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