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救生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57284.6 | 申请日: | 2017-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284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5 |
发明(设计)人: | 董小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小雷 |
主分类号: | B63C9/15 | 分类号: | B63C9/15;B63C9/20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100 | 代理人: | 金杭 |
地址: | 32511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救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救生装置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救生浮。
背景技术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全球溺水报告》中,溺水是全世界区域儿童和青年的十大主要死因之一,全球每年有近38万人溺亡。在中国,溺水已经成为14岁以下儿童伤害死亡的头号杀手,每年约有6万人死于溺水。对此,世卫组织提出了一些简单易行的预防措施。地方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在水边加装护栏;为儿童提供日托中心等安全场所;协助儿童掌握基本游泳技能,并向人们讲解安全救护和复苏方法。国家级干预措施包括:改进划船、船运和摆渡法规;改进水灾风险管理,并实行全面的水安全政策等等。
但是上述措施也不能在紧急时刻挽救生命,因此市面上出现手动式的救生装置,其通过溺水者手动操作以达到救生功能,在溺水者处于紧要关头时极易发生误操作,或由于紧张无法在合适的时间内正确拉开手扳使救生浮及时发生作用,导致救生失效或延误,救生效果不佳。
如中国专利CN 205186485公开了一种《腕表式水中救生装置》,其在腕带上固定连接压缩气瓶和气囊盒,压缩气瓶上装有用于放气的气阀触动杆及气阀扣,压缩气瓶与气囊之间通过导气管相连接。遇险时扳动气阀扣,带动气阀触动杆刺破压缩气罐密封口,压缩气体通过导气管对气囊快速充气,实现自救。该救生装置需要通过机械式的人工手动方式实现救生圈的充气动作,在遇险的紧要关头容易造成不能及时、准确地进行操作,错失救生时机。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快速、准确地感应到人体的状态以自动将集气装置充气的救生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救生浮,包括:
集气装置,与压缩气瓶相连,其具有与压缩气瓶相隔断的休眠状态和与压缩气瓶相连通的工作状态,于工作状态时,该集气装置内充入气体;
感应模块,靠近人体鼻腔设置,用于感应人体鼻腔是否浸没在水中;
计时器,与感应模块相连,于感应模块感知到人体鼻腔浸没在水中时开始计时;
控制模块,用于接收计时器发出的信号,以控制集气装置与压缩气瓶的连通;
连接装置,包括可与人体相连的绑带和用于连接集气装置、感应模块、计时器及控制模块的连接件。
进一步的,还包括复位模块,于感应模块感知到人体鼻腔离开水体时,该复位模块对计时器自动复位清零。
进一步的,所述感应模块为设置在人体鼻腔两侧的第一感应件和第二感应件。
进一步的,还包括报警装置,于集气装置和压缩气瓶相连通时,该报警装置发出警报声。
进一步的,所述报警装置还包括警示灯,于集气装置和压缩气瓶相连通时,该警示灯显示。
进一步的,所述集气装置和压缩气瓶之间设有阀体。
进一步的,所述集气装置为围设在人体的集气环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计时器设有极限值,于控制模块接收到计时器发出达到极限值的信号时,打开阀体,实现集气装置与压缩气瓶的连通。
进一步的,还包括与控制模块相连的震动装置,于计时器发出接近极限值下限值的信号时,该震动装置启动。
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显示时间、计时器信号及电量的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电控的方式自动控制阀体的开启,在紧急关头不会发生误操作,反应更加灵敏,集气装置可以自动将游泳者浮出水面,救生效果更佳;2)可以根据游泳者的自身状态和游泳技能调节计时器的极限时间,适应性更好;3)传感器通过两个导体是否通过水体导通来判断人体鼻腔是否浸没在水体中,实现了实时监测,感应更加灵敏有效;4)在临近极限值时会给游泳者一个有效的震动提示,使得游泳者能直观地感受到是否到达极限值;5)可以及时向外界发出警示声音和红灯提示,在最佳救援时间得到外界的施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与人体配合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与人体配合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动作流程示意图。
图4为阀体关闭状态示意图。
图5为阀体打开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小雷,未经董小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572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易组合救生圈
- 下一篇:一种落水自救装置及手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