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岩质边坡景观排水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56786.7 | 申请日: | 2017-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430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8 |
发明(设计)人: | 赵波;王运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E03F3/02;E03F5/10;A01G9/02;A01G25/02 |
代理公司: | 重庆百润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0219 | 代理人: | 马光辉 |
地址: | 610059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岩质边坡 景观 排水 装置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道路边坡景观绿化及边坡排水,尤其涉及一种岩质边坡景观排水结构及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因开发建设和城市化速度的加快,造成了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的矛盾日益加剧。在交通、水利和市政设施等基础建设过程中,大量挖山平地、采石取土,既破坏了地形原貌和原声植被,又形成了众多以裸露岩质边坡为主要特征的山体破碎带,它与自然背景山体的颜色形成强烈的反差,并因此影响城市景观,并且对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和人居环境都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如不及时治理,就会产生严重的环境问题。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公路、铁路等的建设,产生了众多的裸露的岩质边坡,这些人为开挖的边坡即影响美观,降雨时坡体大量上层雨水又会沿坡面流下,极易造成边坡失稳。随着国家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基本政策的提出和人们生态环保观念的持续深入,对这些裸露边坡进行景观绿化和防止其由水造成的失稳显得迫在眉睫。目前边坡景观绿化主要是人工植草或树,但是其仅适用于土质边坡,对于岩质边坡不适用,对于岩质边坡一般采用坡面喷射混凝土或采用防护网对坡面进行防护,使得边坡景观效应极差。虽然现在虽然有技术涉及岩质边坡生态景观防护,但是不能解决边坡排水和储水问题,使得下雨时,坡面遭到冲刷,干旱时又不得不进行补水作业,不但工程造价高,而且后期维护困难。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既能对岩质边坡进行景观绿化,同时兼具储水和排水功能的岩质边坡景观绿化及排水装置,以及其具体的施工方法。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岩质边坡景观排水装置,包括设置在岩质边坡上的至少一级的排水单元,所述排水单元顶部顶部设有蓄水池,蓄水池的深度一般为50cm~70cm,宽1.5m~2.0m,开挖后用混凝土进行护臂支护,保证其不渗水和漏水,排水单元的边坡侧边设有纵向急流槽,所述蓄水池和急流槽相互连通,还包括排水单元坡面的植被体系,所述植被体系包括多根横向排列的绿化管、流水弯道管和固定装置,所述绿化管内部放置培养基,在绿化管上按一定间距做多个圆形植物孔,所述绿化管的两端分别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流水弯道管分别连接两根相邻绿化管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排水单元的边坡坡面最上端的绿化管的进水口连通蓄水池的排水孔,排水孔的位置高于蓄水池池底1~3cm,保证部分沉积杂物不阻塞排水孔,另一方面为了保证排水孔和绿化管的进水口不被杂物阻塞,在排水孔和进水口处可设置滤网,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桩、固定铆钉和固定管卡,所述固定桩和固定铆钉垂直于排水单元边坡的坡面进行固定,所述固定铆钉和固定桩分别位于绿化管的上下两侧,使用固定管卡连接固定桩和固定铆钉将绿化管固定在中间,所述排水单元的边坡底部设有排水沟,该排水沟与急流槽、绿化管连通。
采用此设计的岩质边坡景观排水装置,相对于现有设计直接在边坡顶部留蓄水池然后直接从上往下排水灌溉相比,使用材料简单,造价低廉,施工周期短,绿化管和内部的培养基、植物都是提前装配,极大的节省了施工时间,同时施工完成后可立即投入使用,见效快;蓄水池可以储蓄水,然后经过排水孔,可随时对绿化管内的植物进行灌溉,避免了进行人工洒水作业,即总综合利用了资源又节约了人工洒水的成本,同时当蓄水池中的水过多时,可以通过泄水口自动从急流槽往下级泄水,进入排水沟内,使得水资源得到综合分配和使用,并且该装置适用于各种岩质边坡,具有较强的适用性,蓄水池不仅仅是直接收集排水单元上部留下来的雨水,还可以在干旱的情况下人工灌溉蓄水,多级排水单元的设计让上一级绿化管内的水流入下一级排水单元的蓄水池内,根据岩质边坡地形实现了雨水的多级循环利用。
进一步限定,为了保证绿化管内植物培养基不被冲散,所述了绿化管在排水单元边坡的坡面上横向布置,具体培养也可以根据当地特点进行配置,种植植物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常见品种进行选配,但是植物一般选用小型草本植物,其高度一般部超过60cm。
进一步限定,所述绿化管的进水口高于出水口,所述绿化管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均高于培养基的上平面,并且出水口的数量多于进水口的数量。培养基的高度低于进水口和出水口可以保证绿化管内多余的水能够及时流出,绿化管的进水口高于出水口至少2cm,且出水口的数量多于进水口,保证培养基的湿度。
进一步限定,为了保证植物孔内的植物能够健康生长,所述培养基高度大于等于绿化管直径的3/5高度,植物孔通常取4cm~8cm,出水口和进水口直径一般取0.2cm~0.5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理工大学,未经成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567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