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邻近露天矿的井工塌陷区治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56261.3 | 申请日: | 2017-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8467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发明(设计)人: | 巨峰;郭帅;付志鹏;黄鹏;李平善;刘云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F15/00 | 分类号: | E21F1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杨晓玲 |
地址: | 221116 江苏省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邻近 露天矿 塌陷 治理 方法 | ||
1.一种邻近露天矿的井工塌陷区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随着露天矿(8)推进,工矿采煤面(3)随着推进形成采空区(4),伴随着上覆岩层垮落而产生直达地面(10)的大小不等的中小裂缝(5)和大裂缝(6)两种破坏带,以及形成地面塌陷区(7),将露天矿(8)产生的土与岩石开采剥离物收集起来;
b.对剥离物进行筛选分类,从而获得岩石和土壤两类物质,将剥离物运输至塌陷区(7)在地面(10)对塌陷区不同宽度裂隙分别进行填充处理;
针对地表塌陷区(7)内宽度小于0.3m的中小裂缝(5),首先将分类筛选出的土壤充填至中小裂缝(5),在充填裂缝距塌陷区(7)坑底3m时,改用小块岩石进行填充,直至塌陷区(7)坑底;
针对地表塌陷区(7)内宽度大于0.3m的大裂缝(6),首先将分类筛选出的大块岩石回填大裂缝(6)的孔洞,然后继续充填剥离物中小块岩石直至塌陷区(7)坑底;
c.将塌陷区(7)上所有的中小裂缝(5)和大裂缝(6)填充完毕后,对塌陷区(7)坑底进行强夯处理,然后将分类筛选出的大块岩石回填至塌陷区(7)直至地表2m,继续充填剥离物中小块岩石到塌陷区(7)直至全部覆盖大块岩石,接着向塌陷区(7)内灌注水泥砂浆直至距离地面(10)1m,等水泥砂浆完全凝固,最后使用剥离物中土壤进行覆盖,每隔0.3m左右分层夯实,直至与地面齐平;
d.随着井工矿采煤面(3)继续推进,将产生新的中小裂缝(5)、大裂缝(6)和地面塌陷区(7),重复步骤a、b、c,直至所有裂缝和塌陷区消失,且地面(10)的塌陷停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邻近露天矿的井工塌陷区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中小裂缝(5)和大裂缝(6)分层进行回填及夯实,回填过程中选择回填使用的岩石粒径与当前裂隙宽度比小于1:3,表土层分层夯实和塌陷区坑底夯实均采用强夯处理,点夯3遍,间隔跳夯,满夯1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邻近露天矿的井工塌陷区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随着井工矿采煤面(3)向前推进,地面(10)上方形成的中小裂缝(5)和大裂缝(6)之前就及时回填治理;塌陷区(7)平整后的坡度不应大于7°,且混凝土层灌注水泥砂浆厚度不低于0.5m,表层填埋的露天矿排土厚度不小于1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5626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