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巷道光面爆破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56070.7 | 申请日: | 2017-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9672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刘洪兴;邓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42D1/00 | 分类号: | F42D1/00;F42D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41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巷道 光面 爆破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巷道光面爆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在施工面开凿第一槽孔;第一槽孔以施工面轴线为方向布置有若干个列,相邻列的第一槽孔之间交错设置;B、在第一槽孔外侧开凿若干个第二槽孔;C、在第一槽孔内装药;以施工面轴线为对称轴,施工面轴线两侧第一槽孔内的装药符合正态分布方式;D、使用分段延时起爆的方式进行爆破施工。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高对于爆破面控制的精确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巷道爆破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巷道光面爆破方法。
背景技术
光面爆破是指沿设计开挖轮廓钻孔装药,在开挖区主爆破孔之后起爆,以获得比较平整壁面的一种爆破方法。中国发明专利CN 101738148 B公开了一种巷道中深孔光面爆破方法,这种方法虽然可以提高巷道钻爆掘进速度,但是这种方法对于爆破过程中爆破冲击力的控制不够精确,导致在完成爆破之后,还需要对爆破面进行二次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巷道光面爆破方法,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高对于爆破面控制的精确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巷道光面爆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施工面开凿第一槽孔;第一槽孔以施工面轴线为方向布置有若干个列,相邻列的第一槽孔之间交错设置;
B、在第一槽孔外侧开凿若干个第二槽孔;
C、在第一槽孔内装药;以施工面轴线为对称轴,施工面轴线两侧第一槽孔内的装药符合正态分布方式;
D、使用分段延时起爆的方式进行爆破施工。
作为优选,步骤A中,第一槽孔与掌子面的夹角为64°~69°,第一槽孔的两侧对称开凿有两个轴向的泄压槽,相邻的第一槽孔之间的间距为1.5m~2m。
作为优选,步骤A中,第一槽孔内设置有第一内径和第二内径两段不同的内径区域,第一内径区域为第一槽孔外侧2/3的部位,第二内径区域为第一槽孔内侧1/3的部位,第一内径与第二内径之比为4:3,泄压槽位于第一内径区域,泄压槽底部对称开凿有泄压盲孔,泄压盲孔与第一槽孔的轴线夹角为21°。
作为优选,步骤C中,第一槽孔内的炸药在第一内径区域和第二内径区域分别填装,第一内径区域的装药量为第一槽孔总装药量的75%,第二内径区域的装药量为第一槽孔总装药量的25%。
作为优选,步骤B中,第二槽孔以第一槽孔为圆心呈环形开凿,第一槽孔与第二槽孔的间距为0.35m~0.5m,相临的第二槽孔的间距小于第一槽孔与第二槽孔的间距,且大于0.1m。
作为优选,步骤B中,第二槽孔与第一槽孔的轴线夹角为5°~8°,第二槽孔与第一槽孔的深度之比为1:2。
作为优选,步骤D中,每个起爆段的长度为18m~21m,相邻起爆段的起爆时间相差50ms~200ms。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优化槽孔的布置位置,利用第一槽孔与第二槽孔的配合,提高了爆破时的冲击力在爆破面的传递均匀度。第一槽孔的结构可以在保证瞬时纵向冲击强度的同时,实现应力波的横向快速传递,从而改善爆破面的成型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在大同煤业燕子山矿区进行光面爆破掘进。根据燕子山矿区的岩石硬度较高的特点,进行如下操作。
A、在施工面开凿第一槽孔;第一槽孔以施工面轴线为方向布置有若干个列,相邻列的第一槽孔之间交错设置;
第一槽孔与掌子面的夹角为67°,第一槽孔的两侧对称开凿有两个轴向的泄压槽,相邻的第一槽孔之间的间距为1.8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理工大学,未经江西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5607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便的管材搬运车
- 下一篇:荔枝采摘移动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