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数控气缸控制方法的电子零件铆接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255642.X | 申请日: | 2017-04-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0884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7 |
| 发明(设计)人: | 丁仕燕;梁建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安澜电气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J15/18 | 分类号: | B21J15/18;B21J15/28 |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高桂珍 |
| 地址: | 213119 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 数控 气缸 控制 方法 电子零件 铆接 设备 | ||
1.一种应用数控气缸控制方法的电子零件铆接设备,包括机架,所述的机架包括底座(1)和支撑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精确定位的数控气缸和可精确定位的数控气缸的控制方法,所述的可精确定位的数控气缸包括气缸(2)、步进电机(3)、齿轮轴旋转编码器(4)、蜗杆轴旋转编码器(5)、蜗轮(6)、齿轮(7)、蜗杆(8)和传动轴(9),所述的气缸(2)固设于支撑架的顶板上;所述的气缸(2)的活塞杆(21)穿过支撑架的顶板后与用于对待铆接电子零件(17)进行加工的铆接工具头(10)固连;所述的气缸(2)的活塞杆(21)上加工出齿条,该齿条与齿轮(7)无侧隙啮合;所述的齿轮(7)和蜗轮(6)同轴安装于传动轴(9)上,该传动轴(9)通过支撑座(11)与支撑架固连;所述的步进电机(3)固设于支撑架的顶板上,且步进电机(3)的输出轴穿过支撑架的顶板后与蜗杆(8)相连,该蜗杆(8)与上述蜗轮(6)有侧隙啮合;上述的齿轮轴旋转编码器(4)安装于传动轴(9)上,蜗杆轴旋转编码器(5)安装于蜗杆(8)上;所述的铆接工具头(10)的正下方设有用以安装待铆接电子零件(17)的工件夹具(12),该工件夹具(12)固设于底座(1)上;
活塞杆(21)在压缩空气推动下做直线运动,当活塞杆(21)需要定位时,步进电机(3)停止转动,并使气缸(2)处于脱机状态以节能,通过蜗轮蜗杆的自锁作用把活塞杆(21)锁定在需要停止位置,并通过可精确定位的数控气缸的控制方法达到蜗轮(6)的蜗轮齿上侧与蜗杆(8)的蜗杆齿下侧无间隙的定位接触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数控气缸控制方法的电子零件铆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精确定位的数控气缸的控制方法的步骤为:
1)活塞杆(21)在上极限位置时,假设此时活塞杆(21)的位置为零,通过调整齿轮轴旋转编码器(4)和蜗杆轴旋转编码器(5)的安装角度位置,使得齿轮轴旋转编码器(4)和蜗杆轴旋转编码器(5)输出零位信号;通过齿轮轴旋转编码器(4)输出的脉冲信号可换算出活塞杆的位置S;
2)假设活塞杆(21)在正行程时,蜗轮(6)的蜗轮齿上侧与蜗杆(8)的蜗杆齿下侧无间隙,则齿轮轴旋转编码器(4)输出值Z1的增量ΔZ1与蜗杆轴旋转编码器(5)输出值Z2的增量ΔZ2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即ΔZ2=ΔZ1×i,其中,i与蜗轮(6)、蜗杆(8)的传动比以及齿轮(7)的齿数有关;
3)假设活塞杆(21)处于零位置时,蜗轮(6)的蜗轮齿下侧与蜗杆(8)的蜗杆齿上侧无间隙,则在蜗轮(6)位置不动的情况下,蜗杆(8)反向旋转ΔZ可得到步骤2)中的蜗轮(6)的蜗轮齿上侧与蜗杆(8)的蜗杆齿下侧无间隙的啮合状态,其中,ΔZ的大小可通过实验获得;
4)当活塞杆(21)由零位置启动时,设定齿轮轴旋转编码器(4)的初始值为Z10=0,蜗杆轴旋转编码器(5)的初始值为Z20=ΔZ;当Z1×i<Z2<Z1×i+ΔZ时,则表明蜗轮(6)和蜗杆(8)处于非接触状态;
5)活塞杆(21)由零位置刚运动时,假设蜗杆(8)不动,蜗轮齿上侧与蜗杆齿下侧有间隙,同时假设活塞杆(21)移动距离Smin后,蜗轮齿上侧与蜗杆齿下侧无间隙,此时可以通过以下方法确定活塞杆(21)位置S>Smin时的位置S:
6-1)在活塞杆(21)移动过程中,齿轮轴旋转编码器(4)实时输出Z1,同时控制蜗杆(8)旋转使蜗杆轴旋转编码器(5)输出的Z2保持在(Z2min,Z2max)区间内,即蜗轮(6)和蜗杆(8)不接触,其中,
6-2)当活塞杆(21)需定位在位置S时,可先计算出齿轮轴旋转编码器(4)的输出值Z1s,而蜗杆(8)因定位活塞杆(21)应该停在的位置为Z1s×i;因此,在活塞杆(21)移动过程中,如果由步骤6-1)的式(1)得到Z2max大于Z1s×i,则取
Z2max=Z1s×i(当Z2max>Z1s×i时) (2);
6-3)在活塞杆(21)正行程运动过程中,控制蜗杆(8)按步骤6-1)和步骤6-2)中的式(1)和式(2)运动,可保证蜗轮(6)和蜗杆(8)不接触,即活塞杆(21)完全处于气压传动状态;在活塞杆(21)靠近位置S且Z2max=Z1s×i时,蜗杆轴旋转编码器(5)的输出值逐渐逼近Z2max,最终达到蜗轮(6)的蜗轮齿上侧与蜗杆(8)的蜗杆齿下侧无间隙的定位接触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安澜电气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安澜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5564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一体机的壁挂结构
- 下一篇:一种横向式铆钉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