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S‑诱抗素生产中副产物的回收利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53770.0 | 申请日: | 2017-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475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刘健;熊仁科;谭虎;左建英;侯永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龙蟒福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25/12 | 分类号: | A01N25/12;A01N37/42;A01P21/00;C07C51/42;C07C59/90;C05G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王学强,罗满 |
地址: | 620036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诱抗素 生产 副产物 回收 利用 方法 | ||
1.一种S-诱抗素生产中副产物的回收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利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含有S-诱抗素的发酵液经板框过滤得到第一副产物和滤液,所述第一副产物经过干燥、粉碎、复配得到第一副产品;
(2)步骤(1)所述滤液经过膜过滤、酸析得到第二副产物和酸析产物,所述第二副产物经过浓缩、复配得到第二副产品;
(3)步骤(2)所述酸析产物经过萃取、浓缩结晶、重结晶得到第三副产物和S-诱抗素结晶,所述第三副产物经过反萃取、干燥、复配得到第三副产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诱抗素生产中副产物的回收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第一副产物为板框过滤后剩下的菌丝渣,所述第一副产物的干燥为闪蒸干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诱抗素生产中副产物的回收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复配具体为:向经过干燥、粉碎后的第一副产物中加入助剂得到所述第一副产品,所述第一副产物与所述助剂的重量百分比为100:(1-10),所述第一副产品中含有重量百分比为0.2-2.5%的S-诱抗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S-诱抗素生产中副产物的回收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剂为至少一种选自微量元素、氨基酸、腐植酸、植物生长调节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S-诱抗素生产中副产物的回收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量元素为至少一种选自铜、铁、锰、锌、硼、钼、钛,所述植物生长调节剂为至少一种选自赤霉素、吲哚丁酸、细胞分裂素、芸苔素内酯、萘乙酸、2,4-D、矮壮素、多效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诱抗素生产中副产物的回收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第二副产物为酸析后产生的酸析余液,所述浓缩为在40-80℃温度下蒸发浓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诱抗素生产中副产物的回收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复配具体为:向浓缩后的第二副产物中加入表面活性剂、稳定剂中的至少一种,混合均匀得到所述第二副产品,所述第二副产品中含有重量百分比为70-90%的S-诱抗素。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S-诱抗素生产中副产物的回收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剂为至少一种选自烷基磺酸盐、萘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基醚磺酸盐、脂肪醇环氧乙烷、十二烷基硫酸钠、亚甲基双萘磺酸钠;所述稳定剂为至少一种选自酯类、有机酸类、醇类、有机碱类、妥尔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诱抗素生产中副产物的回收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第三副产物为浓缩结晶和重结晶的母液混合物,所述反萃取中,萃取剂为质量百分数为10-4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诱抗素生产中副产物的回收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干燥为喷雾干燥,所述复配具体为在干燥后的第三副产物中加入填料,混合均匀后得到所述第三副产品,所述第三副产品为质量百分比为9-10%的S-诱抗素粉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龙蟒福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龙蟒福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5377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嘧菌酯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效驱蚊蚊香及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