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网络接入方法、装置和网络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53160.0 | 申请日: | 2017-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380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于游洋;李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8/26 | 分类号: | H04W8/26;H04W12/06;H04W48/16;H04L2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3 | 代理人: | 逯长明;许伟群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网络 接入 方法 装置 网络设备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网络接入方法、装置和网络设备,其中,网络接入方法包括:当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点到点连接协议PPPoE消息或动态主机配置协议IPoE消息时,接入网关获取PPPoE消息或IPoE消息包含的接入信息,并将接入信息封装成NAS消息或EAP消息,然后,将NAS消息或EAP消息发送给控制面功能实体CP;接入网关接收CP发送的网络接口信息;接入网关将网络接口信息发送给用户终端,使得用户终端接入网络。由此可见,本方案能够使得用户终端接入网络时,不受协议栈的限制,进而通过布置一张核心网即可进行全业务运营,不仅节省资源,而且便于网络维护。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网络接入方法、装置和网络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功能的完善,人们普遍使用UE进行网络操作,而在使用UE进行网络操作之前,通常,应当先将该UE接入网络,现有技术中,UE可通过运营商提供的核心网接入网络。为了避免非法UE接入网络,同时保证合法UE的安全,核心网设置有网络接入认证功能,在接收到UE发送的接入信息时,通常对UE进行网络接入认证,以审核其身份是否合法,并在认证通过后,为该UE分配网络端口,以使其接入网络。
具体的,核心网支持某一种协议栈,且,设置有控制实体和鉴权认证实体,当待认证UE向核心网发送接入信息时,核心网的控制实体按照相应的协议类型,从接入信息中提取参数,并执行后续操作。例如,固定网络(简称固网)核心网支持PPPoE(Point to PointProtocol over Ethernet,点到点连接协议)/IPoE(Internet Protocol over Ethernet,动态主机配置协议)协议栈,当固网核心网接收到UE的接入信息时,其中设置的BNG(Broadband Network Gateway,宽带网络网关控制设备)按照PPPoE/IPoE协议的类型,从接入信息中提取UE标识以及认证参数,并将所提取的认证参数发送到AAA(Authentication,Authorization and Account鉴权授权与计费功能)设备执行鉴权。当AAA对认证参数鉴权完成后,将鉴权结果发送到BNG,如果鉴权成功,BNG从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Protocol,动态主机配置协议)服务器获取IP(Internet Protocol,网络协议)地址,并将IP地址以PPPoE/IPoE协议的类型发送到UE,以使UE使用该IP地址接入网络。
当然,除固网核心网之外,现有技术中,UE还可以接入移动网络(简称移动)核心网。然而,移动核心网并不支持PPPoE/IPoE协议栈,因此,固网核心网和移动核心网无法兼容,如果运营商进行全业务运营,则需要布置固网核心网和移动核心网两张网,不仅需要占用大量资源,而且维护不便。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网络接入方法、装置和网络设备,以解决固网核心网和移动核心网无法兼容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网络接入方法,其中,当接入网关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消息时,首先可以通过判断消息的类型,确定该消息是PPPoE消息或IPoE消息还是NAS消息或EAP消息,当是PPPoE消息或IPoE消息时,从PPPoE消息或IPoE消息中读取用户终端的接入信息,并将接入信息封装成NAS(Non-access stratum,非接入层)消息或EAP(Extensible Authentication Protocol,可扩展身份验证协议)消息,以转换接入信息的类型,然后,将NAS消息或EAP消息发送给CP(Control plane function,控制面功能实体)。CP对于鉴权通过的用户终端,为其配置网络接口信息,并将网络接口信息发送到接入网关,接入网关再将网络接口信息发送到用户终端,那么,用户终端则可以根据网络接口信息接入网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531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