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轮罩外板与C柱内板合件的修边上整形模具及成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53107.0 | 申请日: | 2017-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8470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发明(设计)人: | 莫云;葛德胜;曹春虎;孟祥新;张健;王中伟;叶育芬;徐运华;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35/00;B21D53/88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轮罩外板 柱内板合件 边上 整形 模具 成型 方法 | ||
1.一种轮罩外板与C柱内板合件的修边上整形模具,包括上、下模座,其特征在于:
下模座上设置托料芯模(10),下模座上还设置驱动托料芯模(10)向上移动的芯模驱动单元(20),上工序件A定位并置于托料芯模(10)上,上模座上设置压料芯模(30),上模座带动压料芯模(30)上下移动与托料芯模(10)配合对上工序件A压紧;
下模座上设置上整形刀块(40),上模座带动压料芯模(30)上下移动并与上整形刀块(40)配合对上工序件A实施上整形;
下模座上设置修边凸模(50),修边凸模(50)布置在压料芯模(30)的边沿侧部位,上模座上设置修边凹模(60),修边凸模(50)与修边凹模(60)配合对上工序件A实施修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罩外板与C柱内板合件的修边上整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修边上整形模具包括对应于上工序件A的左右合件的模具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罩外板与C柱内板合件的修边上整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托料芯模(10)上设置有上工序件A的定位销(11)和定位板(12),定位销(11)在托料芯模(10)上对应左、右模体上分别设置一个,定位板(12)在托料芯模(10)上对应左、右模体上分别设置两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罩外板与C柱内板合件的修边上整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托料芯模(10)的侧部设置有导向柱(13),导向柱(13)向远离托料芯模(10)的方向凸伸,导向柱(13)与限位导槽(14)构成限位导向配合,限位导槽(14)设置在下模座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罩外板与C柱内板合件的修边上整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托料芯模(10)下部设置杆长竖向布置的下导柱(15),下导柱(15)与设置在下模座上导向孔配合构成向移动导向配合。
6.一种轮罩外板与C柱内板合件的修边上整形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OP10(工序10):DR;
OP20(工序20):TR+CTR+PI+CPI+RST;
OP30(工序30):TR+PI+CPI+FL+RST+RST(UP);
OP40(工序40):TR+CTR+PI+SEP。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OP30(工序30)按如下步骤进行:
工序3001:上工序件A定位并置于托料芯模(10)上,托料芯模(10)在芯模驱动单元(20)驱动下先升起一个行程距离;压料芯模(30)在上模座带动下开始做向下运动时,上工序件A在压料芯模(10)、托料芯模(30)间充分压紧,达到设定压料力;
工序3002:托料芯模(10)在压料芯模(30)的压力作用下向下运动,此时上模座带动压料芯模(30)向下移动并与上整形刀块(40)配合对上工序件A实施上整形,直至工序件上整形到位,此时托料芯行程完成,处于墩死状态;
工序3003:当上模座继续向下运动时,压料芯模(30)做相对反向向上运动,下模座上的修边凸模(50)与上模座上的修边凹模(60)配合对上工序件A实施修边,直至工序件上修边到位;
工序3004:当上整形、修边工序内容全部完成后,上模座带动压料芯模(30)向上做回程运动,托料芯模(10)在压力源的支撑下,升起本工序件,便于取件。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成型模具包括同时成型的左右合件模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5310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球颈接臂锻件冲压模具
- 下一篇:一种翻边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