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照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52997.3 | 申请日: | 2017-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0500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发明(设计)人: | 井上直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1S43/235 | 分类号: | F21S43/235;F21S43/27;F21S43/30;F21S43/37;F21V8/00;F21V17/00;F21V7/00;B60Q1/32;F21W10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陈伟;刘伟志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照明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照明装置,能够抑制导光体主体的表面的长度方向上的明暗不均和/或颜色变化来谋求提高美观。车辆用照明装置具备:光源;将光源的光向外部照射的导光体(12);和供导光体安装的被安装部件。导光体具备将光源的光向外部照射并且向车辆表面侧露出的导光体主体(15)、和从导光体主体延伸并支承于被安装部件的支承片(16)。支承片具有:设在导光体的长度方向的一部分区域且安装在被安装部件上的安装部(23);从导光体主体向背面侧延伸的延长腿部(26);和在延长腿部的延伸端以大致直角折曲并将安装部(23)与延长腿部连结的折曲部(27)。延长腿部在导光体的长度方向的整个范围内形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在车辆上,装备有示廓灯(position lamp)和侧转向灯(side turn lamp)等照明装置。作为示廓灯等车辆用照明装置,开发有将从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导光体引导到所期望的区域,并使透射过导光体外表面的光向外部照射的照明装置。在该车辆用照明装置中,导光体安装在反射体等单独的被安装部件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20354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车辆用照明装置那样将大型的导光体安装在反射体等单独的被安装部件上的情况下,有时沿长度方向在向车辆表面侧露出且将光向外部照射的导光体主体上隔开间隔地设置多个支承腿,并将多个支承腿相对于被安装部件固定。
该情况下,在不从导光体照射光源的光时(光源为非点亮状态时),在有支承腿的部位和没有支承腿的部位,从导光体主体的表面到背面侧端部的光路径明显不同。因此,在有支承腿的部位,导光体主体的表面与背面侧端部之间的光的路径长度与其他部位相比变长,并且支承腿处的光的取入部的容积变大,容易发生导光体主体的表面的一部分与其他部位相比局部变暗或变亮的现象。由此,担心在导光体主体的表面会产生明暗不均和/或颜色变化,而导致美观降低。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导光体主体的表面的长度方向上的明暗不均和/或颜色变化而实现美观提高的车辆用照明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车辆用照明装置采用了以下的结构。即,本发明的车辆用照明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发出光的光源(例如,实施方式的光源11);使将由上述光源发出的光沿长度方向引导而从外表面透射过的光向外部照射的导光体(例如,实施方式的导光体12);以及供上述导光体安装的被安装部件(例如,实施方式的第2反射体13),上述导光体具备:将上述光源的光向外部照射并且向车辆表面侧露出的导光体主体(例如,实施方式的导光体主体15);和从上述导光体主体延伸并支承于上述被安装部件的支承片(例如,实施方式的支承片16),上述支承片具备:设于上述导光体的长度方向的一部分区域且安装在上述被安装部件上的安装部(例如,实施方式的安装部23);从上述导光体主体向背面侧延伸的延长腿部(例如,实施方式的延长腿部26);和在上述延长腿部的延伸端以大致直角折曲并将上述安装部与上述延长腿部连结的折曲部(例如,实施方式的折曲部27),上述延长腿部在上述导光体的长度方向的整个范围内形成。
根据上述结构,从导光体主体入射并通过支承片的延长腿部后在延长腿部的端面反射的光返回到延长腿部并从导光体主体的表面向外部出射。由于延长腿部在导光体的长度方向的整个范围内同样地形成,所以从导光体主体的表面入射并在延长腿部的端面反射的光在导光体主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任一部位均以相同的亮度发光。由于设在导光体的长度方向的一部分区域的支承片的安装部经由折曲部与延长腿部的端部连接,所以从延长腿部通过的光难以在安装部方向上行进。因此,安装部难以对在延长腿部中行进光的路径带来影响。因此,难以发生导光体主体的具有安装部的部分局部变暗、或产生与其他部分不同的颜色的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529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