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导光单元以及具备该导光单元的带照明功能蜂鸣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52660.2 | 申请日: | 2017-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850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大西康夫;境井贵行;奥山未央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IDEC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10K9/122 | 分类号: | G10K9/122;G10K9/18;F21V33/00;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旭知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2 | 代理人: | 王轶;李伟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元 以及 具备 照明 功能 蜂鸣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声压、且能够从前表面侧照射光的导光单元。在导光单元(3)中,将对作为产生声响的发声体的压电振动板(13)进行保持的环状槽(保持部)(32C)设置于导光单元(3)的前表面侧,并且,设置有用于将从LED(60)射出的光向导光单元(3)的前表面侧引导的导光路(L1)。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光单元,详细而言,涉及其构造的改良。
背景技术
作为带照明功能蜂鸣器(电子蜂鸣器),例如日本实公昭59-34960号公报中记载有如下结构:在蜂鸣器主体的内部设置有鸣响装置(发声体),在蜂鸣器主体的前表面设置有发光二极管(参照该公报的第二图)。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公昭59-34960号公报(参照第2图)
发明内容
在上述的现有结构中,通过在蜂鸣器主体的前表面配置发光二极管而将鸣响装置配置于蜂鸣器主体的内部的里侧位置,因此,从鸣响装置向蜂鸣器主体外部发出的声响的声压有可能降低。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现有的实际情形而完成的,本发明所欲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导光单元,其能够提高声压、且能够从前表面侧照射光。
对于本发明所涉及的导光单元而言,对产生声响的发声体进行保持的保持部设置于该导光单元的前表面侧,并且该导光单元具有用于将来自光源的光向该导光单元的所述前表面侧引导的导光路(参照技术方案1)。
根据本发明,发声体由导光单元的前表面侧的保持部保持,因此,从发声体发出的声响从导光单元的前表面侧立即向外部释放,由此,能够提高声压。而且,根据本发明,由于来自光源的光通过导光单元的导光路而向导光单元的前表面侧引导,因此能够从前表面侧照射光。
在本发明中,设置有:第一导光路,其将来自光源的光向导光单元的前表面侧引导;以及第二导光路,其将来自光源的光向导光单元的外侧面侧引导(参照技术方案2)。
在本发明中,第一导光路构成为包括从导光单元的外侧面向外侧以放射状突出的多个突出部,各突出部配置于保持部的外周外侧(参照技术方案3)。
本发明所涉及的带照明功能蜂鸣器具备所述导光单元(参照技术方案4)。
如上,根据本发明,由于利用导光单元的前表面侧的保持部对发声体进行保持,因此,能够提高从发声体发出的声响的声压,并且,由于通过导光单元的导光路将来自光源的光向导光单元的前表面侧引导,因此能够从前表面侧照射光。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涉及的导光单元的带照明功能蜂鸣器的前表面侧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在所述带照明功能蜂鸣器(图1)中将前表面罩拆下后的状态的整体立体图。
图3是所述带照明功能蜂鸣器(图1)的后表面侧的整体立体图。
图4是所述带照明功能蜂鸣器(图1)的分解组装图。
图5是图4中的主体、基板单元以及主体插入件(insert)的放大图。
图6是构成所述带照明功能蜂鸣器(图1)的所述导光单元的前表面侧的整体立体图。
图7是所述导光单元(图6)的后表面侧的整体立体图。
图8是所述导光单元(图7)的后表面放大图。
图9是图8的IX-IX线剖视图。
图10是图8的X-X线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IDEC株式会社,未经IDEC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526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触控教学操作系统
- 下一篇:电缓冲NV-DIMM和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