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增减材制造的一体化喷印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52260.1 | 申请日: | 2017-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9969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5 |
发明(设计)人: | 黄永安;董必扬;叶冬;吴学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29C64/10 | 分类号: | B29C64/10;B29C64/209;B29C64/307;B33Y10/00;B33Y30/00;B33Y40/00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张建伟;曹葆青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增减 制造 一体化 装置 | ||
1.一种集成等离子体射流技术的电喷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喷头(10)、高压电源(11)、收集基板(12)和进液筒(7);其中:
所述进液筒(7)为一封闭容器,用于储放电喷印墨液,其筒体顶部设有通孔,用于外接空气进气管(5)引入空气;进液筒(7)下端设有出液通孔,用于连接所述喷头(10),向其提供电喷印墨液;
所述喷头(10)包括金属制成的墨液输送针头(1)和放电气体储气管(3),所述墨液输送针头(1)的上端与进液筒(7)的出液通孔配合,用于导入进液筒(7)储存的电喷印墨液;墨液输送针头(1)的下端为细长针管,该针管中轴线与放电气体储气管(3)中轴线重合;
所述放电气体储气管(3)上端与金属墨液输送针头(1)配合嵌为一体,两者之间构成一个封闭腔体;放电气体储气管(3)侧壁开设有进气孔(2),用于连接放电气体进气管(9)以引入放电气体;放电气体储气管(3)下端开有等离子体射流喷口,用于等离子体射流喷出;所述墨液输送针头(1)末端针管接近所述等离子体射流喷口,用于经由该喷口喷出电喷印墨液;
所述高压电源(11)接地极与收集基板(12)相连,高压电源(11)高压输出极与墨液输送针头(1)连接,用于激发放电气体储气管(3)内的放电气体产生等离子体,并提供电喷印所需的电场;
工作时,空气进气管(5)压入空气,电喷印墨液在空气压力的作用下由进液筒(7)流入墨液输送针头(1)到达针管;通入高压电的墨液输送针头(1)与接地的收集基板(12)在所述针管末端和收集基板之间的狭小空间中形成强电场,和墨液表面张力的共同作用促使墨液经过墨液输送针头(1)的针管末端向收集基板沉积;同时,放电气体储气管(3)里面的放电气体与带有高压电的墨液输送针头(1)在储气管里接触,放电气体电离形成等离子体,并在放电气体进气端压力的作用下经由放电气体储气管(3)底部等离子体射流喷口流出,形成等离子体射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喷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放电气体所述进气孔和墨液输送针头(1)上端之间的放电气体储气管(3)段,设有密封环,用于限制放电气体空间,并辅助实现墨液输送针头的金属针管轴线与放电气体储气管(3)的轴线重合;所述密封环为中空结构,用于所述针管穿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喷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墨液输送针头(1)上端的凹形槽设有外螺纹,放电气体储气管(3)上端的凹形槽设有内螺纹,两者通过螺纹密封连接;
所述墨液输送针头(1)上端凹形槽结构,其内壁开有内螺纹;进液筒(7)下端为圆形通孔,其外表面设有外螺纹,两者形成螺纹密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喷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墨液输送针头(1)针管末端与放电气体储气管(3)底部等离子体射流喷口的垂直相对位置关系可调,可设在该喷口外部、内部或者与该喷口平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喷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10)还可以更换为一组合喷头(13),组合喷头为两个单独喷头(10)的组合,其中一个接进液筒,不接放电气体,只进行电喷印;另外一个不接进液筒,只接放电气体,不接空气,只用于等离子体烧结或刻蚀;组合喷头上端的墨液输送针头(1)加工在同一结构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喷印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选择性的控制打开和关闭放电气体进气管(9)和空气进气管(5),可实现电流体喷印加工与等离子体加工的快速切换,实现单独的电喷印或单独的等离子体刻蚀;或者在电喷印加工的同时进行等离子体加工改性,实现对电喷印材料表面进行等离子体改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喷印装置,其特征在于,电喷印装置换上组合喷头后,可实现对喷出的电喷印材料随后用高温等离子体进行烧结固化。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喷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喷头中,一个喷头进行喷印沉积,另一个喷头进行刻蚀,用于在不能打断的纺丝纤维制作中采用刻蚀喷头进行选择性打断,从而实现对喷出的纺丝纤维进行图案化刻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5226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