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背带体拉伸的打气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51964.7 | 申请日: | 2017-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181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胡锡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锡文 |
主分类号: | F04B33/00 | 分类号: | F04B33/00;F16F9/04;F16F9/05;F16F9/43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06 | 代理人: | 刘健,黄韧敏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背带 拉伸 打气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气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背带体拉伸的打气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现有的打气系统一般都采用电能或者特定人力劳作进行充气工作,而通过电能实现的充气过程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特定的人力劳作充气则人为做出一定的体力消耗,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背带体拉伸的打气系统,能够自动将携带所述背带体的运动体的活动动能转换为用于进行充气的能源,不仅安全环保且使得背带体带有防震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背带体拉伸的打气系统,包括有:
背带体,设于运动体上;
缓冲部,设于所述背带体上用于获取所述背带体随所述运动体运动过程中反复伸缩产生的弹性动能;
打气部,与所述缓冲部连接用于转换所述弹性动能以驱动压缩气体输出。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基于背带体拉伸的打气系统,所述背带体设为可拉伸的松紧带结构,所述缓冲部和所述打气部内置于所述背带体中。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基于背带体拉伸的打气系统,所述缓冲部设为回力弹簧,所述打气部设为可压缩气腔;所述回力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可压缩气腔的一端进行可压缩性连接,所述回力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背带体固定连接;所述背带体反复伸缩以使所述回力弹簧压缩释放所述可压缩气腔向外输出气体。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基于背带体拉伸的打气系统,所述缓冲部设为弹性压缩筒的外壁且两底端与所述背带体固定连接,所述打气部设为所述弹性压缩筒的内腔;所述背带体反复伸缩以压缩释放所述弹性压缩筒向外输出气体。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基于背带体拉伸的打气系统,所述打气部包括有用于向外输送气体的充气输出端。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基于背带体拉伸的打气系统,所述充气输出端上设有单向阀以使得所述打气部向外持续输出气体。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基于背带体拉伸的打气系统,设有至少一与所述单向阀连接且用于调控所述单向阀的控制阀。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基于背带体拉伸的打气系统,所述打气部的所述充气输出端与至少一充气式装饰体和/或气垫和/或储气囊连接。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基于背带体拉伸的打气系统,所述缓冲部设于所述背带体的顶部或末端。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基于背带体拉伸的打气系统,所述缓冲部与所述打气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本发明所述的基于背带体拉伸的打气系统,包括有:背带体,设于运动体上;缓冲部,设于所述背带体上用于获取所述背带体随所述运动体运动过程中反复伸缩产生的弹性动能;打气部,与所述缓冲部连接用于转换所述弹性动能以驱动压缩气体输出。借此,本发明能够自动将携带所述背带体的运动体的活动动能转换为用于进行充气的能源,不仅安全环保且使得背带体带有防震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基于背带体拉伸的打气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基于背带体拉伸的打气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本发明提出第一种实施例的基于背带体拉伸的打气系统,包括有背带体101,设于运动体上,本实施例优选采用的是背包10的背带101,当然还可以是手提包的背带或提带等;缓冲部21,设于所述背带体101上用于获取背带体10随所述运动体运动过程中反复伸缩产生的弹性动能;打气部22,与所述缓冲部21连接用于转换所述弹性动能以驱动压缩气体输出。所述背带体101设为可拉伸的松紧带结构,所述缓冲部21和打气部22内置于所述背带体101中。即用户可背上本实施例的背包10在活动的过程中,背带体10会随着用户的移动而反复伸缩,通过设置在背带体10内的缓冲部21来缓冲并获取其产生的弹性动能,再进一步由打气部转换为用于充气的动能,因此本实施例能够自动将携带所述背带体101的用户的活动动能转换为用于进行充气的能源,不仅安全环保且使得背包10的背带体101带有防震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锡文,未经胡锡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5196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式输送返灰装置
- 下一篇:环保型皮带清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