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针灸后辅助恢复表皮损伤的药油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51820.1 | 申请日: | 2017-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503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刘君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君奇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6 | 分类号: | A61K36/9066;A61P17/02;A61K31/045;A61K35/618;A61K35/6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4400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针灸 辅助 恢复 表皮 损伤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针灸后辅助恢复表皮损伤的药油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针灸疗法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方法,采用“内病外治”的手段,先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找出疾病的关键,辨别疾病的性质,然后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进行治疗。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使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针灸疗法发展至今,对我国人民保卫健康,繁衍民族,有过卓越的贡献,现已逐渐传播至世界各地。
众所周知,针灸师扎针以后破皮较深,甚至达到了骨头表面,严重破坏了皮肤组织,甚至对淋巴管和神经纤维产生损伤,严重者会引发一系列后遗症。此外,还有部分患者在针灸后的针眼处会产生红肿、瘙痒等不良反应,使患者痛苦不堪。目前通常采用酒精或消炎药擦拭,其效果差,损伤皮肤恢复慢。
中国专利CN 104258314 A公开了一种治疗表皮损伤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计,由以下成分组成:马钱子10~15份、儿茶5~9份、桔梗4~7份、天花粉6~ 9份、蒲公英4~8份、伸筋草10~15份、五灵脂8~12份、没药15~20份、鱼腥草10~15份、柽柳2~5份、桑叶2~6份、木贼2~5份、大蓟4~7份、忍冬藤1~ 4份、垂盆草3~7份、凤尾草2~6份、紫花地丁6~9份、地耳草3~6份、千里光 2~7份、青木香1~6份、紫草2~7份、秦艽2~5份、山栀子3~7份、白茅根1~ 4份、四季青2~7份、牡丹皮2~6份、禹余粮3~8份、白及2~6份、郁金3~6份、延胡索2~7份、赤芍6~9份和紫珠8~12份。该中药组合物具有舒筋活络、活血化瘀、消炎、镇痛的作用,适用于表皮损伤所致的疼痛、肿胀及细胞的修复;能迅速修复磨损的表皮细胞,迅速消肿止痛,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体征和症状;该中药组合物毒副作用小,药效能通过皮肤渗入直接被皮肤吸收利用,药效起效快,药味清淡,适用于各种肤质人群使用,无过敏反应,并且制备使用方便,疗效稳定。然而,针灸治疗时扎针较大,对皮肤深层组织破坏大,甚至伤及淋巴管和神经纤维,普通药物难以达到有效治疗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针灸后辅助恢复表皮损伤的药油及其制备方法,以纯中药原材炮制而成,具有药效缓和、疗效好等优点,还对针灸所对应的穴位有激活功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针灸后辅助恢复表皮损伤的药油,其特征在于:由如下原药材炮制而成:川芎3~6份、乳香10~20份、郁金10~15份、血竭10~20份、马钱子5~10份、三棱10~15份、水蛭10~15份、秦艽10~15份、防风10~15 份、熟地10~20份、三七10~15份、蔊菜10~20份、金银花10~15份、麦芽5~10份、酸枣10~20份、冰片5~10份、炙甘草10~15份、珍珠5~10 份、檵木叶10~20份、松花10~20份、麦胚油50~70份。
作为优选,所述的一种用于针灸后辅助恢复表皮损伤的药油,其特征在于:川芎4~6份、乳香12~18份、郁金12~15份、血竭12~18份、马钱子6~8 份、三棱12~15份、水蛭12~15份、秦艽12~15份、防风12~15份、熟地 12~18份、三七12~15份、蔊菜12~18份、金银花12~15份、麦芽6~8份、酸枣12~18份、冰片6~8份、炙甘草12~15份、珍珠6~8份、檵木叶12~18份、松花12~18份、麦胚油55~65份。
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的一种用于针灸后辅助恢复表皮损伤的药油,其特征在于:川芎5份、乳香15份、郁金13份、血竭15份、马钱子7份、三棱13 份、水蛭13份、秦艽13份、防风13份、熟地15份、三七13份、蔊菜15份、金银花13份、麦芽7份、酸枣15份、冰片7份、炙甘草13份、珍珠7份、檵木叶15份、松花15份、麦胚油60份。
上述的用于针灸后辅助恢复表皮损伤的药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配方比重称取药材,清水洗净后切成碎段或碎片,在50~70℃条件下烘干至含水量低于8%;
2)将切成碎段或碎片的药材放入电砂锅中,加入麦胚油至恰好浸没药材,接通电源加热煮沸,控制温度为190~230℃;
3)待油煮沸后,降低温度至120~130℃煎煮20分钟后过滤出药油,药油保存于保温桶中,收集药材并置于电砂锅中;
4)趁热向药材中加麦胚油至恰好浸没药材,加热升温至90~120℃煮沸麦胚油,随后降温至30~40℃熬煮15分钟,滤出药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君奇,未经刘君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518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