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啶酰菌胺和香芹酚的杀菌组合物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51697.3 | 申请日: | 2017-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064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4 |
发明(设计)人: | 邓付圆 | 申请(专利权)人: | 邓付圆 |
主分类号: | A01N43/40 | 分类号: | A01N43/40;A01N31/08;A01P3/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星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43205 | 代理人: | 许伯严 |
地址: | 530007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啶酰菌胺 香芹 杀菌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药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含啶酰菌胺和香芹酚的杀菌组合物。
背景技术
啶酰菌胺,英文名称为:boscalid,属于新型烟酰胺类杀菌剂,主要用于灰霉病、白粉病病、褐腐病和根腐病的防治,啶酰菌胺主要通过抑制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阻碍三羧酸循环,干扰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可抑制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和孢子母细胞形成。啶酰菌胺作为一种新型杀菌剂,对灰霉病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生产和使用成本均较高,并且长期单独使用也有很大的抗性风险
植物精油是从植物中提取出来的一类具有芳香气味的,且具有一定挥发性的油状液体总称。植物精油具有良好的抑菌及抗氧化活性,香芹酚,英文名称为:carvacrol,是植物牛至的提取物,有麝香草酚气味的无色油状液体。目前已有香芹酚在农业应用的相关报道,如安永学、董芳发表的《5%香芹酚对辣椒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对辣椒白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能有效的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有利于减少农药残留。
在农业生产中,通过不同作用机理的有效成分进行复配,是延缓病害产生抗药性常用的方法,并根据实际生产应用中的效果,来判断此复配是增效作用还是拮抗作用。增效明显的配方,可以明显提高防效,大大降低农药的用药量,提高杀菌效率。同时还可以避免植物病原菌产生抗性或延缓抗性产生的速度,是解决当前农药单用抗性和成本问题的一种有效和快捷的方式。
目前以啶酰菌胺、香芹酚为有效成分的杀菌组合物应用于植物灰霉病的研究尚未有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含啶酰菌胺和香芹酚的杀菌组合物,用于灰霉病的防治,能显著提高药效,减少施药次数和用药量,延缓病菌抗性的产生,降低农药成本。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含啶酰菌胺和香芹酚的杀菌组合物,有效成分由啶酰菌胺和香芹酚组成,啶酰菌胺和香芹酚的重量比为5-20:1,优选的,啶酰菌胺和香芹酚的重量比为10:1。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啶酰菌胺在组合物的重量百分比为5-20%,香芹酚在组合物中的重量百分比为0.5-2.0%。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方法,加入相应辅助剂,制成农业上可接受的任何剂型,优选为水分散粒剂、悬浮剂。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的辅助剂包括填料、溶剂、润湿剂、稳定剂、崩解剂、粘结剂、消泡剂、增稠剂或其它有益于有效成分在制剂中稳定和药效发挥的已知物质,都是农药制剂领域中常用或允许使用的各种成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备以下技术效果:
(1)啶酰菌胺和香芹酚相互混配协同增效作用显著,能减少各单剂的施用量,提高防治效果,减少施药次数,降低农药成本。
(2)啶酰菌胺和香芹酚的作用机理不同,混配剂对蔬菜果树的灰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有利于延缓病菌抗性发展,有利于延长啶酰菌胺的生命周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所述的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
一、室内生物测定:啶酰菌胺和香芹酚复配对草莓灰霉病室内毒力测定
经预试确定各药剂有效抑制浓度范围后,每个药剂按有效成分含量分别设5个剂量梯度处理,设清水对照。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进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药剂对草莓灰霉病的毒力。72h后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计算各处理净生长量、菌丝生长抑制率。
将菌丝生长抑制率换算成机率值(y),药液浓度(μg/m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小二乘法求得毒力回归方程(y=a+bx),并由此计算出每种药剂的EC50值。同时根据孙云沛法的共毒系数法(CTC)来评价药剂混用的增效作用,即CTC≤80,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当80<CTC<120,组合物表现为相加作用,当CTC≥120,组合物表现为增效作用。
试验结果如表1。
表1啶酰菌胺、香芹酚及其复配对草莓灰霉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由表1可知,啶酰菌胺、香芹酚对草莓灰霉病的EC50分别为5.11μg/mL和1.52μg/mL。啶酰菌胺与香芹酚的重量比在5-20:1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啶酰菌胺与香芹酚在重量比为10:1混配,共毒系数最大为232.5,增效作用尤为突出,在实践中有很好指导价值。
二、制备及田间药效试验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邓付圆,未经邓付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516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