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掺杂大豆油香油纯度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250893.9 | 申请日: | 2017-04-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3859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5 |
| 发明(设计)人: | 吴市学;黄玲;盛琼;蒋静晓;徐晓阳;王晓杭;蔡曦;马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正明检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21/65 | 分类号: | G01N21/65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5200浙江省宁波市镇***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掺杂 豆油 香油 纯度 方法 | ||
一种检测掺杂大豆油香油纯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测量纯香油、大豆油的拉曼光谱谱图,分别确定各中成分在1500‑1800cm‑1处具有特征峰,计算出在波段1500‑1800cm‑1处特征峰的峰面积Sx、Sd,以及峰高Hx、Hd;配置掺杂1%、5%、10%、15%、20%和25%大豆油的掺杂香油,并测定各个样品的拉曼光谱谱图,分别测定其在1500‑1800cm‑1处特征峰的峰面积和峰高;拟合峰面积与峰高比值S/H与大豆油掺杂浓度C之间的关系式,获得S/H=A×(1+C)2+B,其中0<C<1,A=1.18,B=7.04;采用同样波长的激光光源测量被测样品香油的拉曼光谱谱图,确定其在1500‑‑1800cm‑1处的特征峰,并测量其峰面积Ss和峰高Hs,获得其峰面积和峰高之比Ss/Hs;将获得的带入步骤3)获得的公式中,计算得出被测香油样品的纯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油脂检测领域,尤其是掺杂大豆油的香油纯度的检测。
背景技术:
常用的食用植物油有玉米油、花生油、大豆油、山茶油、菜籽油、葵花籽油和香油等,所含的成分复杂,但都包含脂肪酸、维他命等各类营养物质,是人类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代谢循环中,除提供能量外,还提供了一些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的营养物质,如不饱和脂肪酸和脂溶性维他命。其中香油是众多植物油中最为珍贵的食用油,香油由于其独特的香味和滋味,深受人们的喜爱,但由于香油是由芝麻压榨出来的,而芝麻的产量又相对较低,因此,导致香油也是价格最贵的油类。
正因为香油产量低和价格高,导致市场上有非法经营者对其掺杂造假,谋取暴利,香油掺杂现象屡见不鲜,是由于市场上的对香油含量的测量工具和方法相对较少,并且实验室检测方法要求专业性强,操作繁琐复杂,难以推广使用。而国家对香油的纯度标准也没有特别具体的要求,这也是市场上难以检测和杜绝掺杂现象发生的原因之一。
食用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脂肪酸,种类有几十种,很多植物油所含的脂肪酸都有重叠,这也是香油掺杂现象可以出现的原因之一,目前在优质香油中掺杂大豆油、葵花油较多,不会影响香油的香味和口感,在高利润的驱使下,不法商贩就采用这样的方式勾兑掺杂香油向市民出售,不但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对其他食用油掺杂廉价低质量的掺杂油也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潜在的损害。所以开展如香油等食用油快速、准确检测方法的研究,对于监测食用油安全,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乃至法律法规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目前食用植物油脂肪酸含量检测较为常见的方法有气相色谱法(G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以及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等,但这几种方法均属于化学分析方法,所使用的设备操作比较复杂,需要对待测样品进行预处理,检测耗时长,不利于推广。目前,如近红外光谱法(NIR)、中红外光谱法(MIR)、傅里叶红外光谱法、拉曼光谱法等振动光谱技术应用于食用植物油检测的研究开展比较广泛。
与红外光谱相比,拉曼光谱包含的峰大多比较锐利;具有优秀的指纹能力,即拉曼特征峰与有机分子官能团对应,峰的微小变化可以反映出各脂肪酸成分含量的变化。由于食用植物油脂肪酸之间的差异主要是碳碳双键(C=C)数量的不同,并且非极性基团(C=C)的拉曼活性很强,因此拉曼光谱比较适用于食用植物油脂肪酸含量的检测。
本发明人通过长期的实验研究,发现了拉曼图谱和液相色谱一样,在定性分析的同时,可以在图谱中找到定量分析的规律,通过发现这些规律,能够找到解决香油纯度定量检测困难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主要在于提供一种不需要对样品进行处理,操作简单,检测准确的掺杂香油纯度的检测方法,可以有效并准确地快速检测到待测香油的纯度。
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正明检测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正明检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5089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