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保型交联改性PAE造纸高增湿强剂的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250573.3 | 申请日: | 2017-04-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1273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6 |
| 发明(设计)人: | 赵新民;杨柳青;林俊辉;刘敏;陈宪;吴小军;王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恒川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21H21/20 | 分类号: | D21H21/20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张弘 |
| 地址: | 3244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阳离子改性聚乙烯醇 聚酰胺多胺 交联改性 增湿强剂 环保型 制备 造纸 催化剂浓硫酸 聚乙烯醇溶液 阳离子醚化剂 制备方法步骤 二乙烯三胺 环氧氯丙烷 碱催化作用 醛类交联剂 预聚体溶液 造纸湿强剂 缓慢滴加 加水稀释 三聚氰胺 升温反应 黏度 残留量 己二酸 氯丙醇 湿强剂 预聚体 预设 硫酸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保型交联改性PAE造纸高增湿强剂的制备方法。制备方法步骤如下:(1)将二乙烯三胺、三聚氰胺和催化剂浓硫酸搅拌混合,然后加入己二酸,在高温下反应,最后降温,得到中间体聚酰胺多胺预聚体;(2)将聚乙烯醇溶液和阳离子醚化剂在碱催化作用下制得阳离子改性聚乙烯醇;(3)在聚酰胺多胺预聚体溶液中,加水稀释,并缓慢滴加环氧氯丙烷,反应后再进行升温反应,加入阳离子改性聚乙烯醇进行反应,然后加入水和醛类交联剂进行升黏反应,待达到预设黏度,加入硫酸和水终止反应。本发明所述的造纸湿强剂,其优点在于得到的湿强剂能够很好的提高纸张的湿强度,并且氯丙醇的残留量较市售产品大幅降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造纸助剂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环保型交联改性PAE造纸高增湿强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酞胺多胺环氧氯丙烷树脂(简称PAE)是一种热固型水溶性树脂,它具有成纸湿强度好,留着率高,用量少,无毒无害且不释放甲醛,适用于中碱性抄纸等优点,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造纸湿强剂。
目前,PAE造纸湿强剂被推广,其产品中氯丙醇的残留问题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国内PAE造纸湿强剂的氯丙醇残留量一般为1%一6%,其中绝大部分为氯丙醇,远远高出国际化学品有机氯含量的要求。而现有降低氯丙醇的方法主要为离子交换法、生物处理法、物理吸附法等,但因其容易造成产品损耗、增加工艺流程等问题,无法产业化广泛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环保型交联改性PAE造纸高增湿强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关键在于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得到的湿强剂能够很好的提高纸张的湿强度,并且氯丙醇的残留量较正常产品降低很多。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环保型交联改性PAE造纸高增湿强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重量份数,将26~30份二乙烯三胺、1~4份三聚氰胺和0.5~0.8份催化剂搅拌混合,然后加入35~42份己二酸,在150~165℃温度下,充分反应后降温至120℃以下,加水调溶液的固含量为50%,得到中间体聚酰胺多胺预聚体;
2)将质量分数为10%的聚乙烯醇溶液和阳离子醚化剂按100:(1~4)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后,调节体系pH值至碱性,在60-70℃温度下,反应制得阳离子改性聚乙烯醇;
3)取50份固含量50%的聚酰胺多胺预聚体,加50份水稀释,并缓慢滴加16~18份环氧氯丙烷,35℃下反应3h后再升温到50~65℃反应1h,加入1~6份阳离子改性聚乙烯醇反应1~2h;然后加入20份水和0.25~2份醛类交联剂进行升黏反应,反应0.5-1h后,加入1~2份硫酸和水终止反应,调节反应体系的pH至酸性,加水调节固含量为15%,得到环保型交联改性PAE造纸高增湿强剂。
所述的聚乙烯醇采用PVA0588,PVA0599、PVA1099、PVA1750、PVA1788、PVA1799、PVA2099中的一种或多种任意比例的混合。
所述的阳离子醚化剂为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任意比例的混合。
所述的醛类交联剂为乙二醛、丙二醛、丁二醛、戊二醛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所述的聚乙烯醇添加量为PAE的质量的4~24%;醛类交联剂用量为PAE的质量的1~8%。
所述的催化剂为浓硫酸。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恒川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恒川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505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