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扫描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50324.4 | 申请日: | 2017-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539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4 |
发明(设计)人: | 王静慧;林明坤;林颖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佳世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1/028 | 分类号: | H04N1/028;H04N1/031;H04N1/04;G02B27/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1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扫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扫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扫描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利用扫描装置对物体进行扫描时,要能够维持物体模型轮廓信息的准确度,需要保证光源的光效率、物体投影亮度。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扫描装置,能够提升光源的光效率且提升物体投影亮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扫描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扫描装置,用于扫描物体,该扫描装置包含:光源、转换模组、光阀以及影像感测模组;该光源用于提供第一光束,该第一光束包含具有第一偏振态的第一子光束以及第二偏振态的第二子光束,该第一偏振态异于该第二偏振态;该转换模组设置于该第一光束的传递路径上,该转换模组包含多个转换单元,每个转换单元包含:偏振分光镜、反射元件以及二分之一波片,该第一子光束穿过该偏振分光镜且该第二子光束被该偏振分光镜反射;该反射元件设置于该第二子光束的传递路径上,该反射元件用于反射该第二子光束;该二分之一波片设置于该第二子光束的传递路径上,经由该反射元件反射的该第二子光束穿过该二分之一波片形成第三子光束,该第三子光束具有该第一偏振态,该第一子光束与该第三子光束形成具有该第一偏振态的第二光束;该光阀设置于该第二光束的传递路径上,该光阀用于根据该第二光束发出投影光束以投射图案至该物体,该投影光束经该物体反射后形成取像光束;该影像感测模组用于接收该取像光束以获得该物体的图像数据。
较佳的,该扫描装置还包含:第一阵列透镜以及第二阵列透镜,该第一阵列透镜与该第二阵列透镜配置于该光源及该转换模组之间并设置于该第一光束的传递路径上,该第一光束依次经由该第一阵列透镜、该第二阵列透镜入射至该转换模组,该第一阵列透镜用于将该第一光束分割并聚焦于该第二阵列透镜,该第二阵列透镜用于均匀分配该第一光束。
较佳的,该转换模组贴附于该第二阵列透镜的出射面。
较佳的,该第一阵列透镜与该第二阵列透镜分别包含多个微透镜,每个微透镜的曲率半径小于5毫米。
较佳的,该第一阵列透镜、该第二阵列透镜的厚度小于15毫米。
较佳的,该扫描装置还包含:聚光透镜,设置于该第二光束的传递路径上,该第二光束经由该聚光透镜入射至该光阀。
较佳的,该转换模组包含三个转换单元,该每个转换单元的光束入射面宽幅小于等于2毫米。
较佳的,该扫描装置还包含:投影成像模组以及取像光学模组;该投影成像模组设置于该投影光束的传递路径上,该投影成像模组用于引导该投影光束投射至该物体上;该取像光学模组设置于该取像光束的传递路径上,该取像光学模组用于引导该取像光束投射至该影像感测模组。
较佳的,该扫描装置还包含:反射模组,设置于该投影光束的传递路径上,该投影光束经由该投影成像模组入射至该反射模组,该反射模组反射该投影光束至该物体,该投影光束经由该物体反射后投射至该反射模组,并经由该反射模组反射形成该取像光束。
较佳的,该投影成像模组具有第一光轴,该取像光学模组具有第二光轴,该第一光轴与该第二光轴之间的夹角小于15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扫描装置,光源发出的光束经过转换模组后,转换为具有相同极性的光线,这样,能够降低非物体表面单次折射/多次折射、散射产生的干扰,提升光源的光效率,提升物体投影亮度,维持物体模型轮廓信息的准确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扫描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换模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转换单元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扫描装置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扫描装置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提供的扫描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发明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佳世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佳世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5032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电筒(LM‑160‑2AAA)
- 下一篇:手电筒(LM‑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