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竹节段彩竹节纱生产装置和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49376.X | 申请日: | 2017-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5919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2 |
发明(设计)人: | 刘新金;赵超;苏旭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D02G3/34 | 分类号: | D02G3/34;D01H5/36;D01H1/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1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竹节 生产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环锭纺纱新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双竹节段彩竹节纱生产装置和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段彩纱是花式纱线的一种,采用不同颜色或原料的纤维进行纺纱,其色彩在纱线同一横截面内由多种彩色纤维组合,在纱线纵向长度上,不同组合的有色纤维呈不规则断续变化的分布状态。段彩纱织物色泽柔和丰满、花式多样、层次感强,满足消费者对时尚的追求。目前,国内外主流使用的段彩纱生产技术主要有四种,分别是针梳并条工艺进行段彩配色、并条机分段喂入、三罗拉细纱机、四罗拉细纱机。这四种段彩纱生产技术均需在相应生产设备上加装段彩纱装置,即电脑程序控制器,对设备部件的速度或运转周期进行控制,实现段彩纱的生产。其中采用针梳并条工艺进行段彩配色和并条机分段喂入两种生产技术用于生产段彩纤维条,后经过粗纱和细纱工序纺制段彩纱,多用于毛纺段彩纱线的生产,且设备价格昂贵。加装段彩纱装置的三罗拉细纱机成纱结构类似包缠纱,多用于生产段彩竹节纱。四罗拉细纱机是采用阶梯胶辊喂入两根粗纱,通过伺服电机分段改变粗纱喂入速度,实现段彩纱的纺制。该机构可纺制条干相对均匀的段彩纱,但粗纱定量和后区牵伸倍数的调节与控制都不够方便。同时,目前的段彩纱生产装置均是通过对细纱机的罗拉采用单独伺服传动实现,因此,若对于已有的老机改造,需要重新添加伺服控制系统,增加改造成本。
针对此,本发明给出一种双竹节段彩竹节纱生产装置和生产方法,采用第一染色棉粗纱、第二染色棉粗纱、第三棉纤维染色粗纱分别由细纱机的后罗拉、中后罗拉、中前罗拉喂入,且中前罗拉和中后罗拉、中后罗拉和后罗拉之间均采用表面1/2光滑的间断齿轮传动连接,从而实现第一染色棉粗纱、第二染色棉粗纱的间断喂入、第三棉纤维染色粗纱,实现双竹节段彩竹节纱的生产,省却段彩装置中需要添加的伺服系统,减少改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给出一种双竹节段彩竹节纱生产装置和生产方法,以实现两种具有不同色彩的粗纱的间断喂入,省却段彩装置中需要添加的伺服系统,减少改造成本。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一种双竹节段彩竹节纱生产装置,包括后罗拉、中后罗拉、中前罗拉、前罗拉,所述前罗拉包括前罗拉套和前罗拉轴,所述前罗拉套一体化固定在前罗拉轴的表面,所述前罗拉轴的右端伸出前罗拉套的右端,所述前罗拉轴的右端通过主电机带动转动,在所述前罗拉轴伸出前罗拉套的右端上加装有前连接齿轮,在所述前连接齿轮表面的一个圆周上均匀分布有连接齿,所述中前罗拉位于前罗拉的后上方,所述中前罗拉包括中前罗拉套和中前罗拉轴,所述中前罗拉套一体化固定在中前罗拉轴的表面,所述中前罗拉轴的右端伸出中前罗拉套的右端,在所述中前罗拉轴伸出中前罗拉套的右端上从左到右依次加装有第一中前连接齿轮、第二中前连接齿轮,在所述第一中前连接齿轮表面的一个圆周上均匀分布有连接齿,所述第一中前连接齿轮和前连接齿轮紧密契合连接,所述前罗拉和中前罗拉之间的前牵伸区的牵伸倍数由第一中前连接齿轮的连接齿和前连接齿轮的连接齿之间的齿数比决定,所述第二中前连接齿轮上等角度的顺时针分为第一1/4圆周、第二1/4圆周、第三1/4圆周和第四1/4圆周,在所述第一1/4圆周和第三1/4圆周上均匀分布有完全相同的连接齿,所述第二1/4圆周和第四1/4圆周上没有连接齿呈光滑状态,所述中后罗拉位于中前罗拉的后上方,所述中后罗拉包括中后罗拉套和中后罗拉轴,所述中后罗拉套一体化固定在中后罗拉轴的表面,所述中后罗拉轴的右端伸出中后罗拉套的右端,在所述中后罗拉轴伸出中后罗拉套的右端上从左到右依次加装有第一中后连接齿轮和第二中后连接齿轮,在所述第一中后连接齿轮表面的一个圆周上均匀分布有连接齿,所述第一中后连接齿轮与第二中前连接齿轮连接,所述第一中后连接齿轮和第二中前连接齿轮包括两种连接状态,一是契合连接状态,即第一中后连接齿轮上的连接齿和第二中前连接齿轮的第一1/4圆周或第三1/4圆周上的连接齿紧密契合连接,此时,所述中前罗拉和中后罗拉之间的中牵伸区的牵伸倍数由第一中后连接齿轮的连接齿和第二中前连接齿轮的第一1/4圆周或第三1/4圆周上的连接齿之间的齿数比决定,二是空连接状态,即第一中后连接齿轮上的连接齿和第二中前连接齿轮的第二1/4光滑圆周或第四1/4光滑圆周不接触连接,所述第二中后连接齿轮上等角度的顺时针分为第一1/4圆周、第二1/4圆周、第三1/4圆周和第四1/4圆周,在所述第二1/4圆周和第四1/4圆周上均匀分布有完全相同的连接齿,所述第一1/4圆周和第三1/4圆周上没有连接齿呈光滑状态,所述后罗拉位于中后罗拉的后上方,所述后罗拉包括后罗拉套和后罗拉轴,所述后罗拉套一体化固定在后罗拉轴的表面,所述后罗拉轴的右端伸出后罗拉套的右端,在所述后罗拉轴伸出后罗拉套的右端上加装有后连接齿轮,在所述后连接齿轮表面的一个圆周上均匀分布有连接齿,所述第二中后连接齿轮与后连接齿轮连接,所述第二中后连接齿轮和后连接齿轮包括两种连接状态,一是契合连接状态,即后连接齿轮上的连接齿和第二中后连接齿轮的第二1/4圆周或第四1/4圆周上的连接齿紧密契合连接,此时,所述中后罗拉和后罗拉之间的后牵伸区的牵伸倍数由后连接齿轮的连接齿和第二中后连接齿轮的第二1/4圆周或第四1/4圆周上的连接齿之间的齿数比决定,二是空连接状态,即后连接齿轮上的连接齿和第二中后连接齿轮的第一1/4光滑圆周或第三1/4光滑圆周不接触连接,其中,后牵伸区和中牵伸区的牵伸倍数相同,在一个周期内,第一中后连接齿轮和第二中前连接齿轮的连接状态与后连接齿轮和第二中后连接齿轮的连接依次包括三种组合状态的循环,一是第一中后连接齿轮和第二中前连接齿轮处于空连接状态,且后连接齿轮和第二中后连接齿轮也处于空连接状态,二是第一中后连接齿轮和第二中前连接齿轮的连接齿处于契合连接状态,且后连接齿轮和第二中后连接齿轮处于空连接状态,三是第一中后连接齿轮和第二中前连接齿轮的连接齿处于契合连接状态,且后连接齿轮和第二中后连接齿轮也处于契合连接状态,在所述后罗拉、中后罗拉、中前罗拉的正上方分别加装有第一喇叭口、第二喇叭口、第三喇叭口,第一粗纱、第二粗纱、第三粗纱分别由第一喇叭口、第二喇叭口、第三喇叭口喂入后罗拉、中后罗拉、中前罗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4937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